1 / 8
文档名称:

突破观念,核心素养再认识.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突破观念,核心素养再认识.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突破观念,核心素养再认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突破观念,核心素养再认识
当我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的时候,一位前辈对我说:“你要把你的课堂教学上得富有教学思想”;当我走上一个校长岗位的时候,优秀的前辈校长这样对我说:“你要把学校的课程建设好,这是学校站起来向上发展的关键力量”;当我带着学校在课程改革之路不断的努力当中,一位资深的老局长对我说:“只有把学校的体制进行突破和变革,这所学校的发展才能够有空间”。但是我们一介校长,真的很难去突破诸多体制的问题,于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教育部一位优秀的前辈,他对我说:“所有你想解决和突破的这一切都可以回归于从学生核心素养入手。”
我的观念就是在一次次与高手对话中发生转变,都激励我更好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这是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摘自《观念的水位》一书)。落实这个核心素养我觉得首先应该是原有观念的突破,其次是新有观念的升级,最后践行观念的创新。幸运的是本人在探索学生核心素养问题过程中,恰逢深圳本土也在热烈讨论中,而又有幸再访台湾,也了解了台湾的核心素养。
一、“素养定义”没有停止过诠释,比较反思中“突破观念水位”

关于核心素养,或者说素养的定义至今整个世界的教育领域都没有停止对它的诠释。
中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培养目标和国情确定了各自的国家层面核心素养。我们国家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早期起源在2010年的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在这次的课改中随之产生很多的素养概念开始蜂拥而出,“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维素养、艺术素养……”,真是眼花缭乱。在2014年,出现国家层面提出核心素养包括品德与能力两个部分,品德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三个部分;能力包括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三个部分。在201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特区学生八大素养出炉――品德、身心、学****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在2016年教育部开启了征求了一个九大素养的建议,其中包含“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实践创新。
到底哪些是核心素养,什么样的是最合适的,哪些最容易被人们认同。就在2016年底的一场中国各市组成的教科院联盟仍在深圳探讨这个话题,渐渐其他各界也都纷纷参与讨论,没有休止符号,仍在探讨的道路上,最终以心理学家为主要研究者的团队初步确定了的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在台湾我们了解到他们的核心素养是“自发、互动、共好”,在与主讲教授的对话中我们发现,这三个核心素养的诞生历时
100多场讨论,经历了十年。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阶段性思考结果:今天的“定义”还不是最理想的,对他做出一个完美的诠释为时尚早。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否也因为没有唯一,而尝试突破呢?
二、“素养因素”没有恒久的答案,调查反观中“升级观念水位”
坚信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善于等待的教育家是令人敬佩的,我希望自己循着他们的步伐去坚守。最近我做了这样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这些群体反观我们教育的核心素养问题。被调查对象来自于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校长的代表,在教育界较活跃的不同省份区域的教育局长,还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这些精英代表他们大部分就职于一些上市公司的企业。
在这份调查问卷当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