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试谈钱币学与钱币收藏.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谈钱币学与钱币收藏.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谈钱币学与钱币收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谈钱币学与钱币收藏
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出土了唐代窖藏文物1000多件,出土文物中,引人注目的是丰富的古代钱币。其中不但有我国古代的钱币,还有不少外国的金银钱币,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钱币中有一批按历史年代顺序而排列的一套中国铜币。这批铜币中从战国的齐刀、赵布开始直到唐朝天宝十五年以前的开元通宝,基本上是每个时期一枚,个别的有两枚。由此看来,此埋藏者肯定是位钱币收藏者了。考古学家夏鼎说:“此窖藏主人是搜集古钱和外币的爱好者。”从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至少在唐代已出现了钱币收藏者。
钱币学是研究钱币的形制、制作、文字和图形的一门学科。一般来讲,钱币学是随着钱币和钱币收藏研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中国和希腊大约同时产生铸币,但钱币学却是在中国产生的。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余年,在断代史中有关钱币部分的记载也十分丰富,然而,它们却称不上是钱币学著作,如各朝代的《食货志》中有关钱币部分的叙述,因为它们是根据有关资料汇集而成的,不是源于钱币实物的研究。历史上一些国家除了钱币外,没有留下可鉴证历史的东西。它们的历史就要靠钱币的考据定论,如古代的大夏及大月氏王朝,就连一度同强悍的古罗马争雄的迦太基王朝,除了一些遗世的美丽钱币外也没有为世人留下可考证的文化。

钱币学的产生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当时的钱币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对于收藏和研究产生兴趣。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这种条件基本具备了,市面上的钱币种类非常多,有三国以来的钱币,有大钱、小钱,有公钱、私钱,有南钱、北钱,有古钱、今钱,还有男钱、女钱,流通的、不流通的,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因此,在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钱币学著作《刘氏钱志》。但此书早已失传,只是在萧梁时顾桓著的《顾桓钱谱》中有所记载。据考证,当时南朝政府的台主衣库,似乎已有了钱币的收藏,不知这位台主衣库是否是我国最早的钱币收藏者?但是,按照唯物认识论的推断,可以肯定地说,收藏者产生的年代至少要在南朝以前,因为有文字记载的年代比实际发生年代要晚得多。
我国钱币学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钱币文化空前繁荣,也促使钱币收藏的风气高涨,曾有诗人赋诗讽刺他的两个儿子说:“广拾汉五铢,远及周九府。”可见当时收藏钱币者已广泛出现。宋代洪遵曾著有《泉志》一书存世,对后代钱币学影响很大,几百年来被许多钱币学家奉为经典。但《泉志》较为简略,不过两三万字,按语也只两千多字,作者本人虽然也收藏钱币,却只有
100多种,视野有限。清代钱币学发展到高峰,有些人注重考据,并钻研文献资料,几乎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钱币的研究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钱币学家,如翁树培、初尚龄、蔡云、戴熙、刘燕庭、鲍康等。同时,清朝时钱币也大量出土,由于对实物的考证,使近代钱币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钱币学著作,如《古泉汇考》《吉金所见录》《古泉丛话》等等。
自民国以来,新出土古币甚多,一些钱币收藏家收藏之富已超过前人。这个时期,以收藏之富和鉴赏之精而著称的是著名钱币专家张叔驯、方药雨和罗伯昭,有“南张北方西蜀罗”三家鼎立之称。1957年罗伯昭先生将其毕生所集的15427枚钱币全部捐献国家。
建国以后,钱币学的发展日臻完善,钱币学著作纷纷出版,其中彭信威教授编著的《中国货币史》可以说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了我国货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