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资源经济学课件.doc

格式:doc   大小:184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资源经济学课件.doc

上传人:1136365664 2017/12/7 文件大小:1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源经济学课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源经济学课件
资源经济学
讲授人:丁忠义
环境与测绘学院土地管理系
2008级测绘工程
什么是资源经济学?
简而言之:
资源经济学是研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问题一:
小结
广义概念:凡是稀缺且有用的物质,也就是能形成资财之源的物质;
狭义概念:资源就是或主要是自然资源--自然界进人生产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资源: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中的“资源”
资源的属性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人们能将其用于特定产品的生产或能以支撑持定的服务功能以满足人类自然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需求。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①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②区别于经济中常讲的资源,如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③功能性资源:生物链、自然循环系统等都是资源;④自然景观等。
小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资源最本质的属性是有用性和稀缺性。
它决定了人们应如何充分利用它的有效性,如何通过科技进步及合理利用等改善它的稀缺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资源的概念和范围会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人们对资源的理解也会逐渐趋于完善。
3.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
1)专有资源(Owned Resources)或
可控资源(Controlled Access Resources)
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

2)mon Property Resources )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
例子:公海、空气、草原
资源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
整体性
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
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植被退化,甚至沙漠化;植被退化,土壤沙漠化→→动植物及微生物就会大量减少。
相反,如果在沙漠化地区通过种草、种树慢慢恢复植被,水土将得以保持,动物和微生物就会集结繁衍,土壤肥力逐步提高,从面促进植被进一步优化和各种生物良性循环。
地域性
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这种地域差异性最好的例证就是地球上五个地带的划分;各地带之间的资源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异。
全图煤炭资源探明的储量,27%集中在山两省,97%的钾盐集中在青海省。
水资源南多北少,主要集中在川、滇、黔、桂、藏
多用性
资源一般部具有多种用途。如土地资源,既可用于农业,也可用于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以及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水资源既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也可直接用于人类生活。
正是存在着资源用途上的多面性,才产生了如何将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进行最优分配的问题。
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
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任何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如地球上的土地面积、水的数量等。
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可更新性、再生性和循环性是相对无限的
资源开发潜力的无限性正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
这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发展的一种新型专家预测方法。
第一步:它通过寄发调查表的形式征求专家的意见:第二步:专家在提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第三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第四步:经过几轮的匿名反馈过程,专家意见基本趋向一致;第五步: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
ABC分析法
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托首创,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
该大致可以分5个步骤:
(1)收集数据;
(2)统计汇总;
(3)编制 ABC分析表;
(4)ABC分析图;
(5)确定重点管理方式。

需求是指市场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的对应关系。
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潜在购买力) 三个要素:
①购买欲望; ②支付能力③对应关系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