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雕塑的审美鼎立.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雕塑的审美鼎立.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17/12/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雕塑的审美鼎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雕塑的审美鼎立
可以说,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就像是五味俱全的“千层糕”调弄着美术家们的胃口,也如同魅力四射的“风向标”引导着美术创作的航向。这种被称作“目前最具规模、最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展览,总是一浪又一浪地激起行内行外人士议论纷纷,却又莫衷―是。也因此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中,那个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为旨意的展览理念极大地制约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格局。当新一届全国美展各门类的入选名单和获奖名次就要陆续公布于众时,人们殷切地期待着更新的美术气象。特别是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骥类作品的选拔首次采用“直送制”,即无论体制外体制内雕塑家都可以自由投稿,不需要经过自下而上的层层选拔就直接把作品送到评委面前,最终以作品优劣确定参展资格。这大快人心的评选方式早就让不少雕塑家们激动万分。更何况,雕塑类作品又被安排为最先登台亮相。因此,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区被寄予了更多的想望,也被笼罩着更神秘的面纱。在人们的殷殷眺望中,它的“红盖头”终于在8月28日于”雕塑之都”长春市被掀开了。中国雕塑的当下状态或多或少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虽然没能达到“繁荣昌盛”的景况,但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毋庸置疑,当代中国雕塑因一次又一次全国美展的引领而逐渐从“定于一尊”的单调走向“开拓创新”的多元,从“政治价值”上的社会附庸走向“文化意义”上的审美鼎立。能感觉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建构出一个汇聚不同文化视域的雕塑艺术观景台。从这里,不难领略到最近五年中国雕塑的三大亮点――姿势的设计、场景的营造和材技的妙用。也正是这三点使中国当代雕塑之鼎能以审美的维度三足立定。


一、姿势的设计

为人类塑造“永恒偶像”的雕塑常常被人们称作造像艺术。在雕塑的历史长廊中,见到最多的恐怕是人像和神像了。历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中入选和获奖最多的也是以塑造典型形象为能事的人物雕塑。不过,本届入选的雕塑作品更多地强调人物姿势的设计而淡化了主流意识下的典型形象塑造,从而彰显了雕塑创作中的个人性和私密性,如《博士》《伴侣》等作品就很讲究姿势的设计。特别是一些雕塑家在塑造历史人物时蓄意将生活状态设计成艺术姿势。这样,雕塑形体也就升华为黑格尔所说的“精神的***”或温克尔曼所谓的“永生力量的器皿”。在西方雕塑界,雕塑家为艺术史册增加一个新的雕塑姿势无异于在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上增添一个新的神明。因此,有人说,“雕塑是创造姿势的艺术。”

越来越多的雕塑家已经认识到,有意味的雕塑姿势,往往就是艺术成功的“招牌”或“字号”。古今中外不少雕塑家就是因为创造了一两个独特的雕塑姿势而名扬天下。波利克里托斯《持矛者》的自由站立姿势显示着悠然自得的神韵,后来成为希腊雕塑的典范,被称为是“波利克里托斯的站姿”;罗丹《思想者》的“向内弯曲”姿势显露着内在精神的困惑,表达了人对内心的倾听和对灵魂的关注,被看成是“疑惑”的代名词;亨利?摩尔《斜倚的人体》系列作品的侧卧姿势显示出优美的韵律,象征着大自然能量的流溢和生命的流淌……
本届入选的雕塑作品中就不乏独特的姿势。一些雕塑家已将姿势的设计上升为肖像的研究,因为他们知道,一个独特的雕塑姿势常常要经过“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苦心推敲才能创造出来。雕塑家在一丝不苟的设计和千百次的锤炼中清除了雕塑形体的表面的和偶然的因素而最终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