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吴小松环保前沿站如松.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吴小松环保前沿站如松.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2/8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吴小松环保前沿站如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吴小松环保前沿站如松
冯春富责任编辑

他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叫“爱环吴世(苏州)环保有限公司”,有些人不以为然,说不如起个像日本或其他外国公司的名字,生意好做些。“我坚决拒绝了这种善意!我知道,刚开始肯定会比较难,中国很多人还是崇洋媚外,看到有个吴字的企业,认定是国内小老板,就会怀疑看低,外国人小瞧中国企业的,就更多了去。但是我坚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我就不希望在公司做大做强的那一天,很多人说,这个公司本来就是外国的!我非常希望将‘爱环吴世’打造成我们中国的世界名牌!”

他面带微笑迎上前来,谦和里略带几分羞赧。要不是苏州商新区侨办梁亚兰主任指定是他,我还以为是哪位初来乍到的研究生呢!四十开外的人,看上去文气又后生!见了梁主任就跟见了娘家人般的亲热,“没有政府领导和创业园的支持帮助,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回首往事,他满怀感恩……

小松树,快长大

他属马。1966年的马。裹挟着那个红色年代的豪迈劲儿,一马当先地奔腾而来――红小兵、红领巾,少先队中队长、大队长,大学生、省三好生,乃至出国留洋,乃至回国创业……一路风尘,但一路绿灯。他很幸运,他赶上了一个以开放为主流趋势的全球化时代!
他是福建泉州人。父母都是高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有着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正直、热忱、爱国忧民的诸多优秀品质,即便在“文革’’期间因海外关系及出身问题受到波折,也始终不变一颗火热的中国心!他们给儿子取名叫小松,希望他快快长大、快快长大,长成一株挺拔的常青树、长成一根顶天立地的栋梁材!
他们达观又乐善好施,经常用自己并不富有的收入资助亲友、同事,甚而农场的普通工人。吴小松打小就看在眼里,随着成长潜移默化。他回忆说:“爸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施舍,义无返顾。有时自己家里倒是吃起了粗粮,甚至还挖野菜,吃那些吃多了可能中毒危及生命的木薯。我年幼无知,有时表示不乐意;爸妈总是耐心劝导,‘他们比我们难得多啊!咱们好歹过得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就是父母言传身教传递给我的无价之宝!”
如今,老两口已经光荣退休,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又踏上了新的“岗位”――为第三代的健康成长,继续默默奉献。吴小松曾写有一篇名为《幸福》的散文,表述了他对伟大的父母之爱的感动和感激不尽。
“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强有力地推着我,催我奋进,不断以奉献为乐、为荣!”
父母的悉心栽培,加之他向来一路领先的上进心,1983年,他考上了福州大学物化专业,稳稳当当的吴小松,年纪虽小却当选了班长;德智体全面发展,年年是省三好生;二年级上学期就第一批入了党,那年他刚满18。毕业论文写得很出色,导师给了一个大红的“优”,尚嫌不够,随即一封推荐信,干脆把他推到扶桑国去了!一位日本教授非常乐意就为他做了担保。
小松长高长大了,他要跃上更高的山头,去开阔视野,去经受雨雪风霜……

下东洋不服输

这一去就是十年。那年他23,正值中国大陆出国热潮,于是随潮冲浪去了东洋。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他,非常发奋努力,顺利获得了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资源应用化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当他用流畅的日语脱稿演讲毕业论文时,令在座的专家教授无不击掌称许,令许多日本学生自惭形秽。他说了,“我向来不肯服输
!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人不比别人差!”在东京,他用日语写的文章,曾打动过许许多多日本人;当他用娴熟的英语和美国教授讨教起技术问题时,他的日本同学只有吃惊与乍舌的份!
“从我做起,不想让外国人在我身上说中国人不行!”――他就这么坚守着,坚守着一个民族的自尊,一个中我感受过的我们中国人由于贫穷落后而在外所受的歧视!”为此,他特别努力,别人休闲玩耍时,他不是学习就是锻炼身体或习武,同时还挤时间打工、做兼职翻译或小生意等,为未来的发展做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从不让光阴虚度。
“有位韩国人笑过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开车?’我当年就利用课余学会开车拿了驾照!22万日元呢,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我咬咬牙,值!”说完,他略停顿一下,“呵呵,其实,我的日本歌唱得也不比日本人差,经常赢得当地人的喝彩声。”
“在国外,我随时随地关注着祖国的发展,祖国的日益强大让我们海外学子由衷地高兴,社会地位也因之提高!”1993年,他修完博士前期课程后,同年便进入日本著名的水处理公司AQUAS株式会社的筑波研究所,从事循环水处理药剂及厌氧废水处理等研究工作,成功地使雪印乳业公司的名古屋工厂厌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受到上司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1995年,该公司委托其回国进行市场调研;1997年4月,他作为AQUAS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代表之一,开始在上海、苏州等地进行水处理技术的推广。
这期间,他有机会看到了国内当时的一些现状,尤其是水污染状况严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