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2/8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论文
摘要: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和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文章采取专题比较的方法,重点从内容、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揭示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对内地德育工作的启示。摘要: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和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文章采取专题比较的方法,重点从内容、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揭示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对内地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香港;内地;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道德教育,亦简称德育,在学校整个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工作中必须给予关注的重大主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改革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香港作为一个多元文化汇集的自由港,各种思想和不同价值观在此交流碰撞、相融共存,香港学校在与这多元文化磨合过程中,逐步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德育体系。这对于随着改革开放、日渐多元化的内地学校德育来说,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就香港(回归前)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揭示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香港学校道德教育给内地德育工作者所带来的启示。
一、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内容比较
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道德教育任务的主要载体,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学校都建构了各具特色的德育内容。
(一)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
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虽然尚无完整的体系,但其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且形成了如下特点:
。回归前的香港政治教育,是一种隐蔽性强、殖民性明显的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1)鼓吹“西化”思想。在殖民统治中,港英政府几乎没有民主可言,但在舆论上却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
“民主”和“自由”,宣传英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产生对英国的认同和归属感。(2)灌输奴化思想。“亡其国之上策,先去其历史”,“夺其国之上策、先夺其语言”。英政府为实现其在香港的“长治久安”,一方面推行“精英”统治。培养和扶植部分效忠英王室的华人“精英”进入社会管理阶层,作为教育的功利导向;另一方面,通过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和推行英语教育,灌输归顺殖民统治的奴化思想。此外,他们还采取了限制中文,把中国近、现代史排斥在历史教程之外,甚至在英文版的中学地理书上,把中国大陆列为与香港相邻的大国等阉割教学课程的手段。港英政府所进行的这种充满殖民主义色彩的政治教育,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致使其“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化,对祖国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
。在香港,公民教育被定义为“一种既将个人培养成为高尚品德而又能促进个人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教育”1(P4)。根据1996年《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品德教育、民主教育、人权教育、法制教育、民族教育、全球教育等,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
公民教育从幼稚园开始,一直贯穿到大学,是香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从公民教育的课程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态度和技能。知识方面由五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即“家庭”、“邻里社会”、“地区社会”、“国家民族社会”和“国际社会”。如“家庭”主要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的责任、家庭生活与家庭的结构及家庭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等,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家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重要的家庭价值观念,如爱、孝、诚、忠等。在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养成关心民众、关心社会的态度。成为有参与意识、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公民,以及树立个人能够有所作为、群体能够有所作为、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信念。在技能方面,学生应掌握批判性思维技巧和创造性思维技巧,掌握获得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养成判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人沟通,学会达成共同决策。由此可见,香港的公民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涉及了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香港的社会、文化背景特点,决定了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一方面是民族传统伦理教育,另一方面是民主科学精神的教育,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兼容中西文化品德的人才。
在香港,学校品德教育保留了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虽然百年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华人社区,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已深深注入香港同胞的血脉之中。如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的校训“己立立人”,是孔子的行仁之方;香港大学的校训“明德格物”,取自《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乃是孔子的教育规训。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已渗透到香港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香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儒家伦理观教育,鼓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