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先秦诸子概说
一、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是指秦统一六国以前,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而此时,教育已经开始向乡民普及,打破了以往学在官府的局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新士人。这些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儒家: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
主张积极入世。
释家: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
道家: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
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三教九流
“九流”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
儒家道家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
杂家农家纵横家
三教九流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儒家
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深刻地影响著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也给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
孔子的主要思想:
核心是仁和礼(克己复礼,内仁外礼)。
治国以礼,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
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