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工程材料名词解释1 】是由【杏杏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工程材料名词解释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工程材料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在均一的液相中,靠自身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形成新相核心的过程。
:是液态金属依附于杂质而生成晶核的过程。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一定温度进行的塑性变形。
:金属加在再结晶温度以上一定温度进行的塑性变形。
:随着冷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冷变形后的金属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和变形前的晶粒形状相似,晶格类型相同,把这一阶段称为“再结晶”。
:在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其内部各晶粒的形状将沿受力方向伸长,由等轴晶粒变为扁平形或长条形晶粒。当变形量较大时,晶粒被拉成纤维状,此时的组织称为“纤维组织”
:在锻造时,金属的脆性杂质被打碎 ,顺着金属主要伸长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塑性杂质随着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 , 这样热锻后的金属组织称为锻造流线。
:某些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或压力的改变,发生晶体结构的变化,即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人为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
:奥氏体是碳在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合金组元通过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到溶剂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并使溶剂晶格产生畸变,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合金的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相,称为金属间化合物。
: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组成合金的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在固态时也无限互溶,并形成单一的固溶体。
: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也反映了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透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它是钢的固有属性。
:淬火加高温回火以获得综合力学性能好的回火索氏体的热处理工艺操作即为调质处理。
: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足够时间(3-5小时)后测定的钢中晶粒的大小。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回火索氏体是马氏体在高温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在临界温度(A1)以下存在的不稳定的且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保证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分解而全部转变成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
:正火就是将钢加热至Ac3(亚共析钢)或Accm(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完成奥氏体转变,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并完成组织转变的一种热处理操作。
:完全退火是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完成奥氏体转变,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以下取出,在空气中冷至室温的一种操作。
:球化退火是将过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1以上20-4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再出炉空冷的一种热处理操作。
:淬硬性是指钢在淬火时的硬化能力,用淬火后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冷处理是指钢件淬火冷却到室温后,继续在0℃以下的介质中冷却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即为回火。
: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的脆化现象,回火脆性可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指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
:某些合金钢中含有Cr,Mo,V,Ti,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经淬火并在500-600℃之间回火时,硬度不降低,
反而升高,这种强化效应,称为合金钢的二次硬化。
:红硬性是指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铸铁中C原子析出和形成石墨的过程。
:在浇注前往液态合金中加入变质剂以达到细化晶粒,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的一种工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