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1
文档名称: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押密卷含答案解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2,891KB   页数:49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押密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住在富人区的他 2023/9/21 文件大小:2.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押密卷含答案解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押密卷含答案解析 】是由【住在富人区的他】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9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押密卷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押密卷含答案解析
(共500题)
1.
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这里的“扬弃”是指:






,既批判又继承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既批判又继承,批判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继承它的积极因素。
因此,选择D选项。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①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③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2.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月光、蝉鸣、蛙声与稻香,都是夏夜田间的        景物,遭遇罢官的辛弃疾在此一住十几年,心性渐渐         ,词句变得安详平实。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淡然

索然

安然

了然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所填词语应与“心性”搭配,且与“安详平实” 对应。A项“淡然”形容心情平静,不在意,搭配恰当,符合语境,保留; B项“索然”形容乏味,没有兴趣,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意不符,且与“心性”搭配不当,排除;C项“安然”形容没有顾虑,很放心,文段并非强调没有顾虑,且“安然”与 “心性”搭配不当,排除; D项“了然”指清楚明白,与文意不符,且与“心性”搭配不当,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A项“寻常”与“景物”搭配恰当,契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3.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中出现多边形,考虑数直线;第一组图中直线数依次为1、3、5,将此规律应用到第二组图中,第二组图中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的直线数分别为2、6,故“?”处应选择直线数为4的图形,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4.
随着地球环境的变迁,地球上的生物也随之相应不断演化。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专业性较强,选项均属于结论性知识,较难用解题技巧作答。在常识判断试题中,一些发散性的题目,有的可用关键词推导,有的可联想猜测,但考查基础知识的题反而没有解题技巧,所以考生在备考时仍应坚持把夯实基础知识作为第一要务。A项表述错误。种群是指同种生物在特定环境空间内和特定时间内的所有个体的集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项表述正确。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中表现的现象。变异是指同一起源的个体间性状差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遗传现象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使物种不断进化。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项表述错误。物种是分布在一定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一般先有地理隔离再有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后不再属于同一物种;但也有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的情况,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地理隔离不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而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和进化的必要条件”的说法不准确。
D项表述错误。自然选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通过生存斗争和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的变异在长期发展中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种不同,而演化出新的生物类型(新种)。自然选择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生物的类型。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与变异是遗传现象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使物种不断进化,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C项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个体发生有利的变异后,若不能遗传下来,这个变异也就结束,因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项正确,遗传与变异是遗传现象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如果没有能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地不断进化,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C项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往往先经过长期地理隔离,然后达到生殖隔离后就形成不同的物种。但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而生物进化与地理隔离没有必然联系,生物通过产生大量的样本增加变异的机率,因此繁殖过剩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项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因此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故正确答案为B。
5.
下列四个选项中,填入问号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出现明显直角,考虑数直角。题干图形直角数量依次为0、1、2、3、4,故?处应选择含有5个直角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6.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张某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事业单位应提前( )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指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故正确答案为C。
7.
调查∶发言权
∶死亡

∶进步

∶赔偿

∶健康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没有“中毒”也有可能“死亡”,排除;
B项:没有“批评”也有可能“进步”,排除;
C项:没有“损害”就不会有“赔偿”,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没有“锻炼”也有可能“健康”,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8.
下列有关WORD格式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二步,格式刷是Word中的一种工具,用格式刷“刷”格式,可以快速将指定段落或文本的格式延用到其他段落或文本上,让我们免受重复设置之苦。所以格式刷可以复制字体格式也可以复制段落格式。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格式刷不能复制文本的内容,A项错误。
B项:格式刷除了可以复制文字格式还可以复制段落格式,B项错误。
C项:格式刷除了可以复制段落格式还可以复制文字格式,C项错误。
9.
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145岁。家庭成员中有外公、外婆、妈妈和一个女儿。外婆比外公大2岁。10年前,外婆的年龄是妈妈的两倍。3年前家里所有人的年龄总和是134岁。问多少年前外公的年龄是妈妈的两倍?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由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和是145岁,可知3年前所有成员的年龄总和应为145-4×3=133(岁),与3年前年龄总和是134岁矛盾。故3年前女儿还没有出生。
第三步,设十年前妈妈年龄为x,根据题意列表:
根据“3年前所有人的平龄总和是134岁”可列式:x+7+2x+7+2x+5=134,解得x=23
(岁),可得现在妈妈年龄33岁,外公年龄54岁。
第四步,设y年前外公的年龄是妈妈的两倍,根据题意列式:54-y=2(33-y),解得y=12(年)。
因此,选择B选项。
10.
人类很早就知道城墙的防御效果,古往今来,不知上演过多少隔墙而战的攻防战役。蒙古人开始征战世界时,善于野战的游牧骑兵团对攻城束手无策。但蒙古人善于学习,很快就掌握了攻城的战术,并将各地的攻城武器集中起来综合使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固若金汤的城池都被摧毁了,欧洲当时那些较薄的城墙,根本不能抵御蒙古人的攻击,特别是蒙古人开始使用多种威力巨大的火器,更具破坏性。从此以后,由于火炮的火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