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阅读的力量——教学手记二则[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阅读的力量——教学手记二则[论文].doc

上传人:luyinyzha 2017/12/8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阅读的力量——教学手记二则[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阅读的力量——教学手记二则
阅读的力量——教学手记二则
张鸿凌
孩子们,我们学点哲学吧
我在朋友的博客里看到他推荐的一套书——《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回家后就请女儿上网购买。女儿在几家网站上凑着买了一套书,书一到我就一口气读完了。渎完了,还不过瘾,又读了两遍。读《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那是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那是一种醍醐灌顶的幸福。
这个学期,在一周一节的自主阅读课以外,我又增加了一节哲学课。说哲学课是有些夸张了,准确说是哲学阅读课。选择阅读思考的话题,我一般要结合孩子们的学****生活。像最近学****第七单元,学****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我就同步选择了“人与动物”这个话题。
最初设想让孩子们一人一本书,可惜书太难买了,书没有买全或没有买到的孩子还不少,所以我选择了朗读。开始是孩子们轮流读,读的水平还好,可有些孩子读的声音太小,影响到听的效果。因为哲学的思考必须是连贯的,所以这种方式又得调整。另外,两位作者都是法国人,故事里的人物是一大堆外国名字,小孩子听的发懵,听着听着便会走神了。现在我暂时运用的方法是我来读,学生听,把握课堂节奏。文章中涉及的人名就替换成班里孩子的名字。一听见这个同学或那个同学在故事里开车、做面包或烤鸡翅,孩子们乐不可支。碰到一些“敏感”的关系,比如说夫妻、恋人的名字,我就换成桌子、椅子、电风扇,他们就更乐了。遇到一些精辟的观点,我就请他们复述,要求在听读过程中快速做笔记,有时候也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思考。每读完一部分,我就组织学生讨论。
书中看人、看事、看世界都有着不一样的角度,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哲学概念和深奥的哲学语言,所有的哲学思想都融化在一个个故事里,融化在普普通通的生活里。勇敢和胆怯,成功和失败,爱和友谊,尊重和轻蔑,言语和沉默,身体和精神,同意和反对,记忆和遗忘,都触及人生的深远之处。
我问孩子们这样的课对他们的帮助在哪里。孩子们告诉我,除了明白了一些道理外,看问题不那么肤浅了,不那么狭隘了,更深刻更宽广了。还有一些孩子说,自己有了很多的思考,和一般的认识有着不同,曾经怀疑自己做错了的事,现在才明白原来离哲学是那么近那么近。
我把书推荐给了孩子和家长,也推荐给了我很多朋友及朋友的孩子。这次亲子阅读竞赛,我看了一些孩子在阅读报告中和家长的共读感悟。看了他们的文字,我就知道这些家长是真的认认真真读过。读过没读过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后来我问过我的朋友们,他们有的说读过,但我感觉得到那是出于礼貌的回答。是的,假如是什么哈佛、牛津之类的家训、宝典,那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关注度。
我和我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些每一个音节都代表着成功的文字。广阔的思考、独特的理解、觉醒的理性,这些没有价值的“标签”似乎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但我想,总有一些心灵渴望着智慧的太阳!
一面缘何记一生
阿累先生的《一面》,解读者多是从歌颂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去理解的,而我从朋友的诘问中开始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朋友说:鲁迅先生见过一次阿累的面并送了一本书给他,阿累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受到怎样的凌辱都能咬牙挺过,因为他觉得鲁迅先生是和他在一起的。而我如果第一次与他人见面送一本书给他,他会很感谢,但决不会记我一辈子,更不会总觉得我和他在一起。
这不是戏说,这个问题里包含着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