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告别“午饭恐惧症”.doc

格式:doc   大小:15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告别“午饭恐惧症”.doc

上传人:aluyuw1 2017/12/8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告别“午饭恐惧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告别“午饭恐惧症”-教育心理学论文
告别“午饭恐惧症”
亚丹文
一日三餐,对很多人来讲,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可生活在大都市里,身在职场,恰好你的单位里又没有食堂,那你的午餐就突然间变得不再那么轻松平常了。这顿午饭不仅仅是为填饱肚子,而是含有诸多微妙的学问在其中。为此“午饭恐惧症”由此萌生。“午饭恐惧症”的表现
一些上班族在单位没有食堂的情况下要在外面吃饭, “午饭团”、“午饭交际圈”等诸多职场新名词也应运而生,且不断蔓延。然而有些人常常在吃饭的时间选择逃避,在该吃饭的时间并不感觉到饿,过了吃饭的时间反而感觉到饿才去吃。每每中午,不少高校学生、国企人员、公务员,甚至办公室的清洁阿姨都感叹: “不知该跟谁吃,更不知道吃点什么才好。”
案例一:小公司、小餐馆如家温暖
曾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的小梅对原来老板安排的午餐形式很满意。公司的规模小,所在的写字楼下面也没有餐厅,地处长安街边,想找到适合工作餐的物美价廉的餐厅也不容易。于是老板就贡献出自己在公司附近的一处闲置房产,找一位阿姨给大家开小灶,给他们做四菜一汤,大家围着大桌子一起吃饭。这样,大家都可以按时吃饭。即使临时有事不去,除非是整组人都不到,否则也不用跟阿姨说,她会每天控制一个大概的量,每天的菜都是现买现做,绝对新鲜。
小梅现在的公司会给员工额外的津贴,他们一般去写字楼地下的餐厅或者到附近的小馆子里,基本附近能吃的地方都被他们吃遍了,而前公司的方式是每天付给阿姨两百块钱的菜钱,从成本上来说,小梅觉得原来的方式更节省,而且时候久了,阿姨会知道大家的口味,喜欢的菜就轮着做,时间和卫生都能有保证。
案例二:内向职场新人有点尴尬
安娜毕业后进入一家合资汽车企业的品牌部,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安娜为人内向,本来不善交际,为了以后在公司里能有好的人际关系,她有意和另外部门的几个新人走得很近,上课吃饭都形影不离。培训结束后,几个人分散在各自的部门工作,但是每天吃饭还会一起去。因为都是新人,对公司的情况了解不多,她们很少聊办公室的八卦,安娜也很庆幸,自己没和一群喜欢蜚短流长的人在一起。
而安娜同部门的同事也会三三两两地出去吃饭,有些有固定的伙伴,有时候有人来叫安娜一起出去吃饭,她会觉得很为难,不去吧,拂了同事的好意,去吧,又好像会冷落朋友。她不会掩饰,犹豫和为难都写在脸上,对方也看得出来,叫过几次之后也就不怎么理她了,安娜仍然每天和固定的几个伙伴一起出去。
时间久了,安娜开始觉得不对劲。每天和同样的人在一起,聊来聊去发现自己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有一次部门领导上午在办公室说了句: “中午一块儿出去。”她没放在心上,吃完饭回来,才知道全部门的人出去聚餐了,她竟然没明白领导的意思,自顾自地走了,也没有同事来提醒她。
现在,安娜总觉得自己在公司很累很孤独,连一起吃饭这么简单的事,如果她忘了说,就没人叫她一起。有次偶然同一位做管理的朋友偶然谈起此事,对方告诉她,在办公室里,如呆大家都有固定的小圈子,加入一个是很必要的,这跟公司的气氛和文化有关系,你非要保持独立,成了孤魂野鬼,虽然没人排斥,但也没人想着你,这样很容易被忽略而成为边缘人。
案例三:一个人的午饭很痛苦
26岁的李先生在2个月前,入职北部新区海王星某科技公司,从事行政工作。“刚到公司时,我想做出点成绩,便一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