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立冬到小雪来-国学教育论文
立冬到小雪来
文/ 白韵鹂
叶落寒来,天气渐渐转冷,在每年的11 月7 日或8 日,当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时,也就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而这一说法一直延续至今。立冬是农历十月中的大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汉魏时期,立冬这一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 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立冬过后,就意味着这一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和“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而在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却都爱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这一习俗甚至到今天都影响至深。
自立冬开始,也是人们开始进补的好时候,因为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而从立冬这一天也算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开始,人们积蓄力量,让自己能在未来的一年中更好的努力生活。
十一月里尾随而至的第二个节气是“小雪”。说到小雪,就得讲一讲小雪的由来,其实“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它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就是说到“小雪”时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