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觉寺的花草茶事.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觉寺的花草茶事.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7/12/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觉寺的花草茶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觉寺的花草茶事
植物

我与大觉寺的关老师素未谋面,电话那边的他,声音缓慢而温和,“院子里的古玉兰还没有开,如果要看应该再过两周。”句子之间有很安静的间隔,不温不火,很像是那个地方传来的声音,或许是不意识地沾染了那个地方的气息,很容易把人心里一些季节性的火气不知不觉中慢慢往下带,分分钟内化解于无形。好,再等。
对我,大觉寺不陌生,冬天和秋天都来过,这是一处能让人在不同时间,各有心得的地方,所以什么时间来不重要,重要的可能是心境。第一次来时,正是寺院里银杏接天灿黄,叶落满地的秋天,很应景的时间,只是院子里有很多赏叶的人,人人脸上带着被我心下称为“我来了,我看了,我拍了”的表情,真像是赶一场事关银杏叶的视觉大集,嘈杂与热闹是免不了的,还会有很多人在那段时间在网上发帖,把他们的美轮美奂广而告知,还会有很多跟帖,交流拍摄的时间,用光,构图,投入得很。这是心得,看景的心得。
第二次来时正值隆冬,那时寺内过夜的条件还略显简陋,我就住在无量寿佛殿旁边的一间普通僧房里,感觉倒也真实正宗。从傍晚开始无端地飘起雪来,事先没有预告和征兆,不觉间,细碎的雪粒就当头飘下,来,越飘越急,把寺里仅剩不多的游人也慢慢带走,很快,只留下禅房、古树、微明的灯光,和飘雪落地的声音。那一夜显得很长,我身上裹了两层被子还退不掉寒气。那一夜,因为冷,我拥被而坐,因为冷,我走到院子里,外面早已白成一片,想着那块乾隆御笔的“动静等观”的匾,心里似有很大的空间。那一夜,这应该也是心得。

最早听说大觉寺是因为这里有树龄几百年的古玉兰树,南院的玉兰据说是清代乾隆年间迦陵禅师远道自四川移来,树龄已三百多年了,想想也是玉兰之最了,算是有生命的文物。此时虽然已是春末夏初,古玉兰依旧含着苞,倒是我喜欢的样子,总觉得怒放的玉兰始终有些失态,隐着含着反而呈现有量的雅态。还有那棵怪柏,自根部向上一米处分成两大树干,分枝处,寄生着一株李树,学名叫“小叶鼠李”。柏树高大挺拔,鼠李婀娜有媚,想想,谁能如此相依为命,地久天长呢?

寺院里有七叶树,都说这是佛树,我还特地对着叶子拍了张照片。回来查了一下关于七叶树:“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七叶树,所以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精舍。所谓精舍,就是佛祖居住和说法的地方,也是佛祖涅
??后其弟子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意义重大。所以七叶树是佛树、庭院树。”但七叶树不是娑罗树,也不是菩提树。佛祖生于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入灭于娑罗树林中,而七叶树跟佛教的关系看来是因为佛祖精舍。
初春的这一晚,月亮像个久违的大灯似地把茶院照得通明,这是花前且月下的时候,花未开,月已明。听听钟声吧。

茶事

诗说,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我不是佛教信徒,虽然也偶尔思悟一些佛家教义,却离烧香礼佛十万八千里呢。但喝茶却当成乐事,可以很隆重很转地喝,比如在日本正儿八经地端坐着体验茶道:也可以中等随意地喝,比如在苏州艺圃混在老苏州茶客里蹭着喝两块钱一杯的炒青,味道相当的好,或是在川西的平民茶馆里看茶童煞有介事往盖碗里续开水:更可以稀松平常地喝,比如在贵州街边,看食店老板从大玻璃罐里抓了树叶般的东西放进杯里,告诉你那边有暖水瓶,自己倒就是了。
古往今来,佛家似乎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是这二者都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