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龙里莲花村土地集约经营 效益增长
贵州龙里县龙山镇莲花村以土地集约经营形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亩土地的产出效益由10008000元,农户纯收入近20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为转变村民的旧观念,村支书黄连昌邀集了4户人家,在农户自愿的根底上以每亩地年租金700元的价格,与27户农民签订了租用100亩地的协议。并且明确规定一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二不改变土地用途,三是土地的主人优先享有每个工13元的用工权。并一次付清了农户的土地承包费。
莲花村长期以种植稻、麦、油菜为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4年初,村委会在进行市场调查后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蔬菜的方案,在春耕时节,村委会召开会议发动村民种植蔬菜。但一开始习惯了种粮食的村民并不接受,他们问道:蔬菜卖不出去吃饭咋办?光吃菜呀?在议论纷纷中拿不定主意。
这100亩土地分别种上了日本甜葱和美国晚熟糯玉米。9月,晚熟糯玉米上市,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工钱、运输等费用后,获纯利2万元,亩产效益8000元;而甜葱亩产效益也在8000元以上。
土地集约经营获得的可观效益让农户尝到了甜果。村民王吉芝说,,今年租金收入就有4000多元。再加上一个工13元,一亩地一年的收入接近2000元。家里4个劳力农闲时外出打工,全家今年的收入增加了许多。
〔摘自贵州日报〕
人类时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土地,在土地上进行农、牧、渔、林等生产、生活活动。
那么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发现
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探索与讨论的过程。
自人类利用土地从事生产劳动的时候起,这一规律就已经客观存在了,但是人类发现这一规律的历史并不长。
威廉·配第
杜尔阁
安德森
威斯特
“土地报酬
递减规律〞
“报酬〔收益〕递减规律〞或“收益增加递减法那么〔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最早注意这一现象的是生活在17世纪中叶的威廉·配第,他发现一定面积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这一 限度后,土地生成物的数量就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
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进行详尽表述的要首推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杜尔阁和英国农场主安德森。安德森认为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是有限的,从而引证土地肥力会递减,一定量的地能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他首先注意到了科学技术的影响作用,但他只注意了土地的平均产量,没有注意到边际产量。
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英国威斯特,他在1815年所写的?资本用于土地?一书中说道:土地也许耕种缺乏,因此由于资本和劳动之增加而产生的报酬就会递增,直到达最大的报酬为止;到达了最大的报酬以后,报酬就重新递减了。耕作方法的改进可使较多的资本能有效地利用 。但,不管农业技术开展怎样,在一定阶段追加的投资最终仍然要递减,而且“这种递减必然成为不可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