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积累与运用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jiàn)利轻亡其身栎社见(jiàn)梦曰
(yì)葛(xī) 散(sěn)木
(ɡuǒ) 实熟则剥(pū)
(nǚ)将恶(è)乎比予哉小枝泄(xiè)
解析 A项中后一个“见”应读“xiàn”,是“出现”的意思。B项中“”应读“chī”。C项全对,“剥”通“扑”。D项中“女”通“汝”,应读“rǔ”;“恶”应读“wū”,作疑问代词“何”用;“泄”通“抴”读“yè”。
,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俯视
:厌恶
:拐杖
:确实
解析 B项中“厌”应为“满足”。C项中“杖”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拐杖”。D项中“实”为名词,“果实”。
,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
B.
C.
D.
解析 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项均为介词,因为。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项介词,被/介词,跟。
,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解析 A项中“尊”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把……看得尊贵”之意,而B、C、D三项中“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有“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之意。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解析 A项“旁”通“方”,将近、大约。B项“女”通“汝”,你。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
,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解析 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庄子·让王》)
,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尽力
:以……为杖
:供奉
:把……看得重要
解析重:严重。
( B )
解析 B项为一般句式,其他三项都是倒装句。
,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解析“亡”通“忘”。
。
(1)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译文: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
(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译文:能够珍视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会因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贫贱同样不会因追逐私利而拖累身体。
“尊生”思想?
答案庄子重视生命,他认为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庄子说:“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此句表现庄子“贵生”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生命重于一切。那些名利富贵,乃至天下,与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表现了庄子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自由。庄子列举了周朝先王亶父尊重珍视生命的事迹。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居于豳地,在位期间为周围戎狄所侵扰,为了不使为争夺所用来养生的土地而伤害人的性命,亶父离开邠地,百姓成群结队地跟着他,来到岐山的脚下,定立新都。由此看来,亶父不仅珍视自己的生命,更珍视百姓的生命。在用强权争霸的时代,统治者能珍视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珍视百姓的生命的做法是很可贵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