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施
工
技
术
方
案
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平面布置
1、布置依据
(1)《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
(2)施工现场条件及周围环境,项目施工范围及现场情况
(3)本工程施工总体进度要求
(4)我公司的施工能力及现场机械、人员配置状况
2、布置原则
(1)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发挥我公司的施工优势和能力。
(2)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并有利于正常组织施工。
(3)按施工区域并根据场内设备、材料、成品的二次运量与施工点距离间距乘积的最小原则,确定其堆放位置。
(4)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减少各专业工程之间交叉作业。
3、施工平面图
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和场地,考虑土建和安装的需要,中标后提供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二、土建工程施工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支护→支模、绑扎钢筋→安装埋件→浇筑混凝土
2、基坑开挖
直接利用机械、人工进行开挖,必要时辅助风稿进行。清渣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前由测量放出基坑坐标方位,并测出实际地面标高,然后由施工员指导进行开挖。
开挖深度至设计标高,清理整平地梁基坑底面,基坑底抹一层10cm厚15#砂浆抄平作底模。
3、钢筋及埋件
(1)钢筋加工
钢筋制作的技术要求、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加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污、灰尘、铁锈、能剥落的浮皮、粘着的混凝土块等杂物。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一级钢筋冷拉率不超过4%,二级钢筋不能超过1%。设计中不允许使用冷拉钢筋的结构,其钢筋冷拉率不得超过1%。钢筋切割时,有裂纹部分、收缩的钢筋头和过弯钢筋头必须切除。
钢筋加工在加工场地进行,用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按图纸要求进行操作,做好施工过程连续监控记录,做好外观检验和按批量进行抽样检验,复验合格后进行使用。
(2) 绑扎与焊接
绑扎钢筋前,应向工程师提供钢筋安装图,图中应包括钢筋拼装、接头、预埋件、预埋管和附属配件等。
同一构件上的钢筋接头应错开,应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钢筋绑扎要准确地安装于设计位置,交叉处钢筋都用铁丝绑扎牢固,绑扎时要按八字形绑扎。在同一构件内钢筋的绑扎接头要相互错开,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为:受拉区不宜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
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垫块为同标号砂浆制作,挡土墙底座钢筋垫块放置主筋下,。钢筋骨架不得作为模板、通道、作业平台、浇捣设备的支撑,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不得有锈蚀、油污等现象,砼浇捣过程中不得踩踏钢筋。
(3) 预埋件及螺栓施工
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完成后,固定预埋件及螺栓,固定方式采用定位板,定位板为10mm厚钢板制做。固定时利用钢筋支撑与钢筋焊接牢固,预埋件及螺栓预埋前必须复核,预埋件的位置、轴线及标高、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固定完毕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在砼施工过程中,对螺栓必须采用保护措施,防止砼污染。
4、模板的施工
必须保证孔、洞、沟、槽、预埋件、预埋管、螺栓、套管等埋设准确,并配合水、暖、电、通信等有关图纸进行施工。
模板结构:模板采用组合木模板的结构型式;为保证模板底口不漏浆,在模板底口设置止浆胶条。
模板支立方式:模板采用外侧脚手管支撑,用铁丝将模板固定在脚手管上。
5、混凝土施工
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应清除基坑内的杂物。根据砼浇注量进行材料储备和施工技术交底,对机械设备、搅拌机、运输车辆进行检修,确保施工过程中处于完好状态,保证砼浇筑过程连续不间断。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分层浇筑,施工时要控制浇筑面与浇筑时间的配合,注意浇筑上层砼,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振捣时要插入下层砼5cm以上,并及时进行二次浇捣和抹面以防松顶和干缩裂缝。浇注应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每层厚度按30cm布料。
构件顶面的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浇捣和抹面以防止松顶和干缩裂缝。混凝土振实后24h内不得触动。
在砼浇筑完毕12小时之内应加以草包覆盖和浇水。
三、设备安装施工
1、工厂检验
(1) 工厂检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的范围包括原材料和元器件的进厂,部件的加工、组装、出厂试验。设备加工过程中必须按有关工厂标准进行检验、试验,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后续工序
(2)各部件组装前,应进行零部件检查,不合格零部件不允许组装。组装过程中必须按有关工厂标准及GB10595-89《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进行检查,所用检查项目的结果必须满足有关要求
(3)我方严格进行厂内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和试验。提供的合同设备须签发质量证明、检验记录和测试报告,并且作为交货时质量证明文件的组成部分。
(4) 各部件在出厂前作预组装,驱动装置工厂内组装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