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建构.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建构.doc

上传人:luyinyzha 2017/12/9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建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建构-大学语文论文
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建构
○王世立
(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 关键词 ]唐诗;选本;经典;发掘;遮蔽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3-0045-02
选本既是文学传播手段,又是文学批评方式,可谓一身二任。选本在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它不仅传播优秀的作品,而且起着筛选的作用,直接参与经典的构成。“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条件之一,是通过选本即通过对作品的删述、汇编和价值阐释,达到形成经典的目的。”[1]就唐诗选本而言,唐诗选本对唐诗经典化意义重大,从整体上而言,可以说是唐诗经典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步成为家喻户晓、后世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发掘经典与遮蔽经典,下面依次论述。
一、唐诗选本与发掘经典
一部文学作品就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其命运总会几经坎坷,需要遇到发现她美丽的人。一首美妙的诗歌,就像深藏在幽谷中的奇葩,静静等待拾取她的人们到来。具有超凡慧眼的选家是很多不为人所知,在传播环节比较沉寂的作品的伯乐和福音,通过这些选家的发掘,它们得以重见天日,并且为大众所认可,成为经典。因此,一些具备敏锐艺术嗅觉和独到视角的选家往往能突破前人和以往选本的局限,将目光投向以往不被选家重视的诗人和诗作,从而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
很多诗人或诗作在诗人生前声名沉寂,是选家让他们及其诗作重获生机,从而赢得诗名。古代文学史上,通过选本被发现和受到重视的作家很多。如陶渊明在其生前及南北朝时期并不受重视,《文心雕龙》和《南齐书·文学传论》对他都毫无记载,但萧统的《文选》却打破陈见,不同流俗,选入陶渊明作品九篇,后来随着《文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陶渊明也越来越受到后世的重视,并最终成为经典。此外,《古诗十九首》也是由《文选》首次选录的。这里不得不佩服作为选家的萧统过人的艺术洞察力和宽广的胸襟。再如,《花间集》在花间词人的经典化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典型事例。如初唐诗人刘希夷在生前诗名并不显,而在死后,在孙季良编选《正声集》时被力推,从而迅速获得诗名。《正声集》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唐诗选本[2]1,虽然早已失传,但据《大唐新语》记载,其“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3]128。可见选本在刘希夷诗名的奠定过程当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晚唐金昌绪的《春怨》第一次被选进选本是在唐末由顾陶编的《唐诗类选》,虽然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第一个接触作品的读者不一定是第一读者,然而《唐诗类选》作为选本,让此诗第一次进入读者的视野,其功不可没。而北宋的韩驹则最早将该诗推为作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