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玉出昆仑.doc

格式:doc   大小:15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出昆仑.doc

上传人:aluyuw1 2017/12/9 文件大小:1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出昆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玉出昆仑-国学教育论文
玉出昆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本刊记者王端馨荷
“玉出昆仑”人人皆知。莽莽昆仑山,云遮雾罩,纵横几千里的冰雪世界里,全是刀斧砍的悬崖陡壁,号称“昆仑之精魂”的和田玉藏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它的原生矿床,是千古以来人们追求向往的。现在让我们跟着玉文化践行者彭少阔先生的脚步,一起踏上寻找和田玉之旅。
图为六月份的昆仑山,此时山上还大雪纷飞。到了当地夏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这种季节性采玉,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如在高居诲的《行程记》中记述说:“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下。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现代人亦是遵循古法。
茫茫昆仑,一层冰雪世界,都是高山峻岭。采玉人穿行在冰雪覆盖的群山之间,他们脚下踏着厚厚积雪,带上一年的希望,坚定地向前走着。因和田玉多数隐藏在冰层下,所以采玉人向河流走去。
采玉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采玉人在没有雪的山下简单地搭了窝棚,这便是采玉人的后勤基地。因为上山没有路,所以这些后勤保障要靠人力背,爬行1 小时才能到达采玉点。
让我们走近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玉工们住的地方很简单,而且非常简陋。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采玉人对采玉的执着丝毫未减。“月光盛处有美玉”与现场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此我便对采玉人多了一份尊敬,对美玉多了一份怜惜。
昆仑山采玉的环境,没有绿树叶,小青草,红花儿,他们每天都被冰雪围绕着。在那个永无春天的冰雪世界里,他们很少吃菜,天天清水泡馕(一种大饼样新疆食品)。在采玉人看来,吃一顿热乎饭便是莫大的奢侈。
采玉人使用简单的工具,双膝跪在地上,瘦小的身躯,拿着镐,挖着玉石。我国先秦诸子中的尸子对昆仑山采玉曾写道:“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万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覆十万之师,解三千之围。”由此可见和田玉的珍贵难得,采玉者十有八九不能返回。这里虽说的是古代采玉的艰辛,但现在的采玉之难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采玉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一种方法发展到多种方法。最初人们在河边拾起美丽的和田玉,以后又在河中捞取那卵圆形籽玉;在从河谷中的阶地沙砾中挖出那些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在沿河追溯继而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玉矿。现代采玉也会用到大型机械,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开采原生玉矿的速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玉工们的负担,但也对环境和河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为山上没有路,所以开下的玉石全靠人背肩扛。他们身背沉重玉石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其艰难辛苦不言而喻。虽是艰难,但坚强的玉工们在采世界上最纯洁的美玉,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经得起寂寞的考验。
此图为玉石交易现场。在玉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