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北京旧城街道的规划及其保护.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北京旧城街道的规划及其保护.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2/10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北京旧城街道的规划及其保护.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北京旧城街道的规划及其保护(2010-06-16 01:13:25)转载▼标签: 规划史中国古代城市文物保护文化分类: 城市史和城市研究
徐苹芳
本文是2001年12月13日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在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的“历史、考古与社会”中发学术系列讲座上的讲稿,最近看到徐先生关于“曹操墓”独树一帜的意见,不禁想起在学生时代读过的他对东华门附近元大都史迹的考据文章,从考古学家的角度道出一般规划史学者所未见的一些城市“演进”的规律,和其他高呼历史保护的学者立场近似,方法则不尽相同,在网上抓来这篇东西,以备诸君将来讨论——克扬注
--
北京旧城是明清时期的都城,它的城市规划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最后的经典之作(图一)。众所周知,明清北京城的前身是闻名世界的东方大都会元大都城(汗八里城)。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缩元大都北城垣至今德胜、安定门一线;永乐17年(1553年)命成祖定都北京,展筑南城垣,后元大都南城垣所在的今东西长安街一线,南移至今正阳、崇文、宣武门一线,这就是明清北京的内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加筑外城,形成了北京旧城中有内外城的格局。
北京内成中央为宫城(今故宫),外为皇城,包括以琼华岛、三海在内的西苑,以及宫城前的“左祖右社”(东为太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为社稷坛,即今中山公园)和宫城后的景山(御苑);还有许多内官监系统的府衙仓厂。故宫已被完整的保护下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北京旧城却因拆毁北京内外城垣,在北京旧城内拓宽改建道路,兴建高楼大厦,破坏了北京旧城的城市规划和风貌,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排斥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外。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年来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北京旧城的破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学术界没有机会充分的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陈述现在尚存的北京旧城城市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意义,及其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价值,失去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这是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城市主体建置史宫城、皇城、太庙、社稷坛、中央官署和皇家寺观,他们的位置十分明确,虽然有些筑物已被拆除,但仍可按实测的旧地图予以准确的复原。这些建置史代表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特质的。一个城市的街道布局犹如一个人的身体骨骼,它构架了这个城市的交通脉络,体现了这个城市的风格。北京旧城的街道布局,从城市发展的历史上可以看出,是分三个地区:一是东西长安街以北至北城垣,包括故宫、皇城和三海,是元大都的旧街区;二是东西长安街以南至前三门,是明永乐新开辟出来的地区三是北京旧城的外城(南城),是明嘉靖以後新建区。北京旧城的这三个街区,分别是在三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各有特点。东西长安街以南至前三门地区,主要安排大明门(大清门)至承天门(天安门)千步廊两侧的中央官署;这个地区的西部宣武门内街道,因受金中都城东北角和金口河、元大都南城垣护城河的影响,无规划之馀地,只能因旧街地形修建这个地区的东部崇文门内街道,皆是在元大都城东南郊的河道沟渠上形成的,也无规划可言。外城南部东西设天坛和先农坛,其西部利用金中都东城旧街,东部除崇文门外以东花市大街北侧的上、中、下四条,仍摹仿内城旧胡同的形式外,其它亦皆因河道沟渠旧迹而改建街道。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代表北京旧城风貌的便是内城东西长安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