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建史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建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2/10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建史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材分制: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P242
斗口制:在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宽度做建筑及构建尺度的计量标准。斗口按建筑等级分为11等。P282
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他又可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横量标准。P259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P262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长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P258课件-宗教建筑
叉柱造: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
向内推进半柱径。
大木作:指木构架建筑中的重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拱等。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士和
大木小式。P277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自5间多至11间,进深可多至11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瓦屋面、兽吻和斗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P277
大木小式: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三间至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五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P277
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P263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名居建筑。
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之外,再加一圈回廊(柱廊)。P259
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P499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P498 课件-宗教建筑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古镜: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里),在唐朝称(坊)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3. (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
房屋的一个实例。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5.(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从而使西周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而进入了比
较高级的阶段
7.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强国,经过十年战争,终于攻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 汉代建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