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微信指导:wzz437605565
注射的概念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主要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能较快的发挥疗效,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易口服给药的患者。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治疗的需要及注射器针头进入不同的组织,分为皮内、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
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护士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护士应洗手。
2、按要求进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无菌。
皮肤常规消毒方法:用棉签蘸取安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涂擦,直径在5cm以上,涂擦消毒两遍,无需脱碘。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浑浊、沉淀、过期不可使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剂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针,需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现配现用注射液注射药液
药液在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刻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特别是静脉注射,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
注药前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注射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
。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1、各种注射法分别有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求 2、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以防不慎断针增加处理的难度。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1、解除患者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位,便于进针。 2、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 3、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的针头,进针要深。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在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常用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
动脉注射法
注入造影剂或注入抗癌药物做区域性化疗
注射部位及方法
根据目的选择,如药物过敏试验选择前臂掌侧下段,因该处皮肤比较薄,易于注射,且易辨认局部反应;预防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
方法:以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排尽空气,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注射时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使局部半球样皮丘,15-20分钟观察结果
皮内注射并发症
1注射失败(无皮丘,或皮丘过大或过小,针口有回血)
发生原因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
(3)操作技术不熟练。
(4)注射药液剂量不准确。
2过敏性休克
原因
(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二、预防措施
,避免因进针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
,衣服过多或袖口过窄,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注射完毕拔针时,勿用棉签按压局部注射部位。
、用药史、家族史;
,准确注入药液剂量。
。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
,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以及不得随意抓挠、摩擦局部皮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