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大气环流专题复习 】是由【读书之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气环流专题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大气环流》专项复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规定的)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回归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陆西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对的的是(  )
A.0°~10°重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30°~40°盛行西南风           D.20°~30°盛行上升气流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达风向),回答2~4题。
 
 ,图中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
          
          
 盛行于西风带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中的西风急流标志着热带的边沿。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的热带地区范畴自1979年以来不停扩大,研究人员分析了1979年~间的大气温度卫星数据后发现,南北半球的西风急流向极地方向各移动了1个纬度。回答下列问题。 
5.西风急流向极地移动的因素是(  )
 A.黄赤交角扩大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全球气候变暖             D.世界森林,特别是人工林的破坏
6.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读某地数年平均的月降水量及月均温点散布图,回答7~8题。
 
7.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30°N~50°N之间        B.10°N~30°N之间    
C.0°N~10°S之间        D.10°S~30°S之间
 8.该气候的成因可能是(    )
 A.副高与西风交替影响         B.长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C.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影响     D.海陆热力性质差别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9~10题。
 
 9.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A.50°N、(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B.90°N、赤道低压带   
C.30°S、(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D.60°S、赤道低压带
10.由气压值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读图“风带示意图”,回答11~12题。
  
,是上述图片中的哪个?(  ) 
(  )
A.夏季,A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
B.B风带控制下的洋流为暖流
C.C、D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
D.D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
读“地球近地面重要风带示意图”,完毕l3~14题。
13.长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长年温和湿润       B.长年高温多雨
C.长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
14.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赔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
读右图,横线为20°纬线,①处以东为海洋,②、③之间和④、⑤之间为陆地,其他为海洋。据此完毕17题。
15.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都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别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因素 ___________。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为_________,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D两地纬度相称,气温差别很大的因素是_________。
2.下左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右图表达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⑵  左图表达是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③表达_______带。 
⑵ 右图中A、B、C、D四地气候中由左图中的⑥带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_______,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
⑶  图中J气候的仅分布在沿海地区的重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⑷  右图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_______弯曲,其因素是受_______的影响。 
⑸ 比较我国东南部地区与右图中H地气候特点差别较大的形成因素。
 
我国东南部
H地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3. 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20多天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电力、通信、农业等部门造成严重的损失。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读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不大于1℃最长持续日数历年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对的的是(2分)
A.上一次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低温灾害是1954~1955年
B.我均周期为53年
C.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不大于1℃最长持续日数平均约为5~10天
D.-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不大于1℃最长持续日数较平均日数多出近10天 
(2)这次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的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因素是什么?(4分)
(3)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的这次灾害,气温并不比北方低,降水量比北方某些地区也少,而损失却特别严重的自然因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规定的) 
              
7.D 根据气温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
8.C 该地降水集中夏季,全年能够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9.A 有关数据能够从图中读出。
10.D 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
  
13.B【解析】据图可知,①、②、③、④风带分别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西风带,以及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西风带。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长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点是长年高温多雨。
14.D【解析】④风带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其产生的环球运行的西风漂流属于风海流、寒流,且自西向东流。           15.C
二、综合题
1.(1)A地受副高或信风影响;B地受副高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C地长年受西风影响
(2)南北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地形、海陆位置
(3)C地气候海洋性强,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地气候大陆性强,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较强
2. ⑴ 北    副极地低气压
⑵ B 光照和热量局限性,不利于谷物的生长;有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地形    
(4)北(低纬)   寒流
(5)填表
 
我国东南部
H地
海陆位置
位于大陆东岸
位于大陆中部和西岸
大气环流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别形成的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降水较多
长年受副热带高压及干热信风控制,降水稀少
3.(10分) 
⑴ A D (2分)  
⑵①大的环境是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②具体因素是北方的冷空气南侵,与南方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上空持续交汇且异常稳定。(4分)
⑶①这次的灾害,多是雪凝、冻雨造成;②低温天气持续时间长。(4分)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