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震后卫生防病知识问答 】是由【非学无以广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震后卫生防病知识问答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震后卫生防病知识问答
军事医学科学院
全军疾病防止控制中心
“大灾后可能有大疫”的说法?
地震发生后,灾区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另外由于大量房屋坍毁,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使得尸体以及伤口成为病菌生长繁殖的抱负场合,使得菌源产生,极易引发某些传染病并快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可能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病非常重要。
?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造成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下列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等;
(4)经皮肤破损引发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5)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另一方面是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全。
(6)震后房屋坍毁,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7)由于水源和供水设施破坏和污染,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问题。
?
夏季发生地震后,易出现蚊蝇。而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输者。震区人员要特别注意防蚊蝇,晚上睡觉要避免蚊子叮咬,如果发现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状况,要及时找医生诊治。在灾区,要大面积喷洒灭蚊蝇药品,既能够运用汽车在街道喷药,也能够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合。
?
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当分开寄存,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亡蚊蝇。不随处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扎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
目前正值暑期,是疟疾、黑热病、乙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采用灭蚊、防蚊和防止接种为主的综合方法,主动防止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要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减少蚊虫密度,切断传输途径。
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
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方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减少蚊、虫、鼠等传输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严禁随处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解决;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边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品的储藏,方便应急使用。
?
由于地震房屋坍毁,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因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发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输的疾病发生,对多个因素引发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予以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
(1)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识别的蘑菇及其它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的熟食等。
(2)要对的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解决,可采用电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办法去除霉粒,然后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3)搞好饮水安全工作。要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边30米内禁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它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另一方面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状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要通过澄清、过滤、消毒等解决后方可饮用。
“病从口入”关?
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最重要方法,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1)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佳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发明条件喝开水。
(2)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查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3)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因厕所坍毁,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因此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准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解决。
?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老人和小朋友要特别注意避免肺炎。要吃某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防止中暑。
?
强烈地震后,都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地下遭积水、游泳池水以及雨水。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是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种核心问题。确保饮用水卫生,首选可直接饮用的瓶装水或密封桶装水;另一方面,选择经简朴消毒后即可饮用的水源。
?
根据震前理解的本地水源分布,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全部水源都要重新检查,拟定可否饮用。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去除周边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守,避免坏人投毒。
?
对混浊或不符合饮用卫生原则的水,要先净化后消毒。
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或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办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才干认为消毒效果可靠。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二片或2%碘酒5滴,振摇2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
水源距居民点很远时,可用运水车拉水。按每人每日应急用水5-6升计算,一辆运水车每日可供约3千人。用运水车供水时,要设专人负责,将漂白粉加入水箱内进行消毒。降雨时,可用盆、雨布、塑料布等接水,澄清后加漂白粉消毒。贮水可用缸、罐或水泥槽。对洗澡,洗衣用水,可在地上挖坑,里面垫塑料布,留小口加盖贮水。
?
主动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建立水源卫生保护和饮用水消毒制度。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由本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边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严禁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
每人每天水供应量应为5公斤。重要用于做饭、洗澡、刷牙和洗衣服。最少储藏3-5天的饮用水(每人最少25公斤)。
饮用水必须储存在结实的塑料容器内,并拧紧盖子。在每个容器内都要加入含氯消毒剂。全部的容器都要进行标记。避免盛水的容器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如杀虫剂、汽油等。
将储存水的容器放在阴凉处,不要再太阳下曝晒,另外,储存水应当每6个月更换一次。
?
使用多个方法烧开水,不要饮用变色、有异味的水和融化的冰块。饮用安全的罐头、果汁、蔬菜汁或其它来自罐装食品的液体。游泳池、温泉的水只能用于洗澡、洗手等,不能饮用。
?
非自来水水箱的水;锅炉的残存水;破坏的自来水管的水。
?
瓶装水、开水或通过消毒的水。不要使用污染的水洗碗、刷牙、洗菜、洗水果等。如果饮用已经开口的瓶装水,一定要消毒或烧开后饮用。开水1分钟就能够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
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能够使用专业人员提供的消毒片或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后饮用。
,避免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它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严禁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查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查队检查,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解决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查拟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解决。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确保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发明条件对食具作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作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最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规定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
使用期较长的食物;不需要加工、冷藏的食物;储藏婴儿或哺乳期妇女食用的食物;不要准备太咸或太辣的食品。
?
最少储藏3天以上的食物;不需要购置脱水食物,能够购置某些罐装食品。将食品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最佳保存温度5-16℃。不要将食物乱堆放,以免食物因储存温度较高变质。避免食物与汽油、农药、杀虫剂、颜料等接触。另外,将食物放在密闭的纸箱中,避免鼠类和其它昆虫类叮咬或破坏。重要标注食品的储存时间和使用期,及时更换。
?
在使用应急食品前,先食用容易变质或需要冷冻的食品;不能食用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物,不要食用任何变质、变味的食物;罐装食品出现漏缝或罐体出现膨胀的食品也不能食用。
?
尽量找到可用的烹饪用品,涉及刀、叉、纸碟、纸杯和纸碗,开瓶器、铁炉,尽量使用煮熟的食物。
?
在地震前,家庭应准备急救用品,如:斧头、铁铲、扫帚、螺丝刀、钳子、铁锤、扳手、绳子、塑料布、塑料带。厚底鞋、手套、蜡烛、打火机、水果刀、橡胶管、帐篷、毯子或睡袋、手电筒、电池、基本的急救药品、防护眼镜、多用途灭火器、洗漱用品。将这些急救用品装在工具箱或渔具箱方便于携带以及防水。 其它急救物品涉及:急救手册、剪刀、镊子 、温度计、香皂、纸巾、防晒霜、一次性纸杯、水果刀、小塑料袋、安全别针、针线、医用冰袋、夹板等。
?
过氧化氢,用于清洗和消毒伤口;抗生素药膏;个人用的包装好的酒精棉签;阿斯匹林及其它药片;处方药及其它需要长久服用的药品;抗腹泻药品;滴眼液。另外用于外伤包扎的绷带、纱布、医用胶条、医用棉花等。
、固定砸伤和挤压伤?
地震易发生开放性创伤,造成外出血,发生这类问题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避免组织再度受伤,普通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朴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规定进行固定。并参考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解决。
?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碰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刻与医院联系,及时诊疗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防止休克发生。
29.如何做好临时居住环境的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适宜地点,运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规定做到坑深()、窄口(50厘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时喷洒杀虫剂。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恪守。
?
飞机喷药杀灭: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洒杀虫剂灭虫,含有高效、速效、面广、费用低等优点,是大面积杀灭蚊蝇的抱负办法。当飞机高度为20米,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