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国开发区空间格局演进特征及治理启示——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开发区空间格局演进特征及治理启示——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国开发区空间格局演进特征及治理启示——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发区(development zone)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国家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本文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探讨其空间格局演进特征及治理启示。
一、国家级开发区的演进阶段
自1984年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至1992年,主要为试点阶段,这个时期政府实行较为自由的经济政策,鼓励外资进入,为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市场的窗口,初步创造了发展开发区的良好环境。
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在这个时期,由于逐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国内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外资开始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家级开发区数量迅速增长。不同于第一阶段,政府开始实施更多的管制政策以防止开发区存在过度竞争和投资浪费现象,同时也加强了土地和环保方面的管制措施。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这个时期,控制开发区数量,加强管控的政策愈演愈烈。在此期间,减少了新开发区的批准,但是一些原有开发区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改造,提高了其服务和发展水平。政府也从制订政策向较宽松的管制政策转向,为区域发展建立更加完整而系统的规划管理体系。
二、空间格局演进特征
国家级开发区的空间格局演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三层级”空间布局逐渐形成
国家级开发区的空间布局逐渐从“一地一区”扩展到“多地多区、多区一城、多城一区”的“三层级”布局,形成了由一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区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格局。西部地区政策的强力推动,潜力巨大的二三线城市也积极拥抱开发区建设,开发区空间布局的多分布、多元化特点显现得愈加明显。
(二)新型空间格局逐渐形成
新型空间格局是在“三层级”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具有以下特点:
1.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国家级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得益于其产业集聚日趋完善,属于各自特有的产业集群发展阶段。
2. 地理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国家级开发区的位置具有独特的优势性,离主要城市有一定的距离,拥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方便快捷的物流配套服务。
3.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法规和产业配套体系等方面,政府逐步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如社区服务、环保水处理、科技创新、地铁交通等,从而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治理启示
(一)加强区域发展布局整体性规划。其核心是避免区域的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维护国家、地区和各自发展利益。要建立健全区域发展规划管理体系,制定出更具可操作性的规划体系。
(二)完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立合理的规划、空间布局和地理信息资源体系,以及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调整开发区的产业聚集分布,形成多层次的产业布局体系。
(三)落实良性互动合作政策。若干彼此相邻的开发区要联合起来,发挥彼此间的优势合作共赢。同时,也要加强城市创新建设,有利于提升开发区全局的经济效益。
总之,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探讨了其空间格局演进特征及治理启示。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必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发展国家级开发区需要政策环境、资金、法制等方面的保障。各方面政策对于开发区的发展必须积极响应和引导,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合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