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密度电阻率法
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1/5
实验目的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含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能够快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有关地层地质状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办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此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纯熟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实验办法和数据解释。
实验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办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别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含有观察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次布极能够完毕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状况,含有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映能力亦逐步增加。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一般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成果统计在观察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成果就表达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本次实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实验内容及环节
测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区教学楼南侧草坪,测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除傍边有一排行道树外均为矮小杂草,见图1。
图1
测线布置方式:沿正东的方向布置单条侧线,电极间距a=8m,共n=32个电极。装置方式为温纳四极和偶极法依次进行。
环节:
(1)检查实验仪器;
(2)将所用钢钎沿测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插入土层中,规定与土层良好接触,将测线固定在钢钎上,使其互相接触;
(3)将测线与仪器连接,进行电阻检测,检查各段测线与钢钎与否良好接触;
(4)根据布设状况,选定参数及实验办法,开始测量;
(5) 将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运用反演软件RES2DINV进行数据解决;
(6)根据数据解决得到的地层剖面状况结合所测区域的地质状况,做出合理的地质解释。
实验规定
1、学会高密度电法装置的布设办法以及测线的连接方式;
2、掌握高密度电法温纳四极、偶极法两种装置的数据采集;
3、学会数据的接受及转换;
4、学会电法的数据解决及计算机作图办法;
5、需要掌握的软件有:
a、BTRC数据接受与格式转换软件;
b、RES2DINV高密度电法解决软件。
实验成果
通过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读取到RES2DINV软件中并设立好一定的参数后进行反演,我们得到了图2到图5的反演图。
根据反演得到的数据,%.采用偶极法得到的均方根误差为114%.显然对于所测区域地层状况的反演,温纳法比偶极法误差更小,因此进行成果分析时,重点根据温纳法所得的反演成果,偶极法作为参考。
六、实验成果分析
名称
ρ(Ω·m)
名称
ρ(Ω·m)
黄土层
0~200
雨水
>1000
粘土
1~200
河水
10~100
含水砂卵石层
50~600
海水
~1
隔水粘土层
5~30
潜水
<100
根据表1中所给出的常见的土层和水的电阻率值,结合所得到的电阻率反演图,地面下列0-4m为表层土,电阻率在30-100的范畴内,局部有电阻较高的部位,根据现场状况,考虑与地下的管线布设状况有关,在侧线长度上,有两个管井的出现,由于管井中无水体现出高阻与图2中地表电阻状况相似,同时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对此也有很大的影响。
结合场地周边实际地质状况,地表下列大范畴的低电阻区(地面下4m-25m范畴内)为黄土层,温纳法和偶极法所得到的反演图均体现出了这一特点,由于黄土本身的大孔隙,垂直节剪发育,不均匀的特点。从两种办法所得的反演图中我们均能看到在地下有低阻异常的部位出现,电阻率等值线图呈同心圆状出现,推测为黄土层中的充满水的孔穴,由于有透镜体等相对隔水的物质的局部存在,造成黄土层中某部位含水量较多,形成众多空隙联通在一起的局部饱水带,由于含水造成其电阻率呈现出比周边低的形式。考虑实际状况同时不排除为原先兰州空军的遗留下来的防空洞。
由于温纳法所测深度较浅因此对于黄层下列的地层反映不是很清晰,但是从其变化趋势能够看出,黄土层之下为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地层。从偶极法得到的反演图能够看出地面下列25-30m范畴内电阻率值在200到600之间,由表1中的数据能够推断应当为含水砂卵砾石层。40m下列的部位,由场地的实际的地质状况推断应当为红泥岩,应当为低阻区,但是偶极法中反演存在了较大的误差。因此其成果不能精确体现本地区基岩的实际状况,但基岩以上土层反演成果与实际状况相符。
本次高密度电法实验成果与本地区的实际地层状况比较符合,其中温纳法误差率较小,偶极法误差即使比较大,通过与温纳法所得成果的比对,其地层分布状况也与实际状况相符,只是基岩下列土层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次实验的成果反映的场区浅层地层状况(地表下列30m以上区域)基本精确。对于基岩面下列的深层地层状况,还需进一步实验。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现场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勘察办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巩固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对于物探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以及背面的数据解决和解释的过程,使我们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较好的掌握了高密度电法之一勘察手段。同时在数据解决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对前面所学的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