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润太湖创意设计产业园初步方案.ppt

格式:ppt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润太湖创意设计产业园初步方案.ppt

上传人:所以所以 2012/2/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润太湖创意设计产业园初步方案.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打造中国创意设计服务基地 开启中国创造元年
润太湖创意设计产业园 初步方案
CHINA CREATIVE DESIGN CENTER
“中国创意设计中心”
发展愿景
以设计创意产业为核心,依托国内外设计企业的研发中心,集办公及配套的生活、商业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聚集区
主体 identity
产业选择
客户选择
主体
identity
生活
style
空间
space
活动
activity
中国设计中心创意无处不在
创意设计产业引领新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加值超过GDP的8%。
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例如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达14%,英国为12%。(2006年行业资料)
创意产业还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例如,英国经济依托计算机及软件服务业、设计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实现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日本动漫艺术及相关产业规模,已经超过汽车工业,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8%
3%
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例
中国
英国
7%
全球
18%
日本
20%
美国
文化创意产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时代需求下,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设计创意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目前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全世界销售一半的摄像机、30%的电视机和空调、25%的洗衣机和20%的冰箱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根据美国全球财经研究公司的预测,中国在2008年底之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但总产值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全国各省、各大城市纷纷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投入,从07年数据来看,江苏创意产业的产出远低于周边发达省市,如上海,略高于西部欠发达省份。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创意产业聚集区涌现,东西部气质差异已经显现,城市西部更加侧重于发展数字技术以及工业/建筑设计等生产性创意产业
时尚生活 VS 高端产业:
东西呈现不同特点,
东部重点发展重点发展传媒产业、古玩艺术、演出展示、时尚消费、设计与咨询和知识产权服务等产业;
而西部则侧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数字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出版、数字影音、无线增值内容、网络内容增值服务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创意高端产业,以及工业和建筑设计等创意产业环节
成熟创意产业区案例
——798 和中关村
重点产业:文化艺术产业、时尚休闲娱乐业及传媒业等
依托资源:CBD及使馆区的时尚消费人群;艺术家群体;
央视和北京电视台
活动人群:CBD白领为主,外籍人士
未来趋势:消费性创意产业聚集,时尚消费地,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重点产业:网络、动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及设计服务业等
依托资源:中关村科技园,院校科研机构、技术人才,高端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
活动人群:中关村技术人员、院校和军队政府等大型机构工作人员
未来趋势:偏重生产性创意产业,产业升级的动力源和示范区
北京西部的整体气质以及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先地位,为发展目前还相对薄弱的工业设计类生产性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条件
终端文化消费
新兴高科技产业
提升制造业附加值
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不断增长的文化创意产品的最终消费性需求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性需求
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性及体制性需求
三种需求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CHINA CREATIVE DESIGN CENTER
“中国创意设计中心”(CCDC)
全球化的背景下:
汇聚全球创造力
发掘中国创意设计潜力
让中国成为全球关注的“创意设计”的舞台
助飞中国创造,提升中国创意
CREATIVITY OF CHINA& CREATIVITY IN CHINA
支柱产业—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化的工业、建筑设计研发等工业数字设计创意服务业为主要内容,涵盖汽车及工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装潢设计与环境设计等的
生产性创意产业
辅助产业——
联袂政府、名校资源,引入高端行业培训
打造体验式商业及休闲娱乐业
与支柱产业相结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