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试谈新都区清流镇文化名镇建设之路.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谈新都区清流镇文化名镇建设之路.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5/4/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谈新都区清流镇文化名镇建设之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谈新都区清流镇文化名镇建设之路
摘要分析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的数张文化名片,即作家艾芜、成汶铁路、沙旺鱼、古镇、庙会等,以及与古濛阳县、濛州、九尺镇和古繁县的紧密联系,探讨其建设文化名镇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都;清流;新繁;文化名镇
一、西蜀名镇清渔镇
清流镇古名清渔镇,乃西蜀古镇,北宋《元封九域志》便列为新繁两大古镇之一,唐光启年间,大足宝鼎高僧柳本真云游于此,清乾隆时改镇为场,民国十八年复名为镇,上世纪中叶随新繁并入现新都区,2004年原利济镇并入清流镇管辖。该镇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随着镇内几条道路的建成和青白江滨江一线的打造,清流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其发展带来了生机。
二、清流镇的文化名片
清流正往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的方向发展。清流距新都区城区30公里;毗邻彭州市,距彭州市市区15公里;距成都市区35公里,便利的交通在加上依托青白江建立的江边绿化小道、农家乐,良好的环境和特色的美食,成为了市民短途出行的一个不错选择。周末空闲来到这里,在绿道漫步,晒着太阳,品着农家乐特色美食又是别样的生活感受,这些都属于现代化的清流。当你慢慢走进小镇会发现它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在里面,这些建筑、小巷、甚至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都在向游客诉说她的故事。

说到建设文化名镇,不得不提到艾芜(中国现当代作家,四川省新繁县清流乡,作品有《南行记》等)。这位文学大家为清流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现在有关部门还计划重修艾芜旧居,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希望到时能成为一张能代表清流的名片!

在北街和西街中间的上中巷子,去过多次,时间不同,感受不同。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次,雨天驱车来到巷口,听着雨滴落在房檐和车窗上的声音,看着雨水如细线从土瓦片流下来,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大脑浮现出一些画面,心里也有了一种莫名的思念。这就是小巷的独特吧。这样的小巷等待慢慢去发掘去开发,在保留原有质朴气息的基础上加以建设。这样的小巷也许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下中巷子十分不显眼,由南街通外郊外,走过十来米便是农村院落,大树、院墙、土墙、猫咪、菜地……十分有乐趣。

南街、北街是清流主街,东街、西街倒是过境路。清流镇的主要商铺布局于南北街上。一些商店甚至顺其自然地保留了导师语录,所售商品也滞后于时代,这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规模的供销社也可开发为计划经济商品博物馆,供游客参观、怀旧。

成汶本是宝成线的支线,由于当时隧道技术限制而未能通达汶川,而是止于都江堰市蒲阳镇。袖珍火车站可以勾起很多人的回忆,也可用于婚纱摄影、拍摄影视剧等。

以前当地人以河为居,靠水谋生。祖传的“沙旺鱼”等鱼类佳肴享誉四方,吸引了八方食客,现在一些特色农家乐也还保留着。板鸭、黄发糕、油炸土豆条、烧烤等都值得一试。

“木厂会”是当地的农村物资交流庙会,源于清代,至今已延续130余年,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左右举行。扁担、锄头、竹篓、苗木及各种日杂百货等传统的农村春耕备种必需品,以及鸡公车、蓑衣等应有尽有。
三、打造文化名镇的探讨
“新繁县”的关系
清流镇原属新繁县,1965年随新繁县并入新都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