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 教学设计 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 教学设计 教案.doc

上传人:jiquhe72 2017/12/1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 教学设计 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课复****学案我们的中华文化
魏桥中学刘俊峰
复****目标
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复****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自主复****br/>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文字是
2)史书典籍是
4、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在:
2、为什么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区域特征: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形成的意义
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要原因在于
1)求同存异,
2)兼收并蓄,
课堂练****br/>(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 )
A、发源地不同 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传承的时间不同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句话所体现的中华文化( )
A、从未衰微 B、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