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纪年代,人类开始进入全球市场经济的时代。因此今后的几十年里,将
是企业跨、高技术、大规模的贸易、服务和
投资活动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或载体进行,国际经济竞争也将以跨国公司
间的竞争为主要形式展开。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如何尽快建立和
发展一批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
的战略任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一批企业勇敢地投身于海外市场。截止到
年底,中国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已接近家。积极
地总结它们的实践,以加快中国跨国公司的建设,已成为理论工作者的迫切
任务。近几年来,已陆续问世了若干从总体上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分
析和总结的论著。但缺少的是对单个企业发展过程的案例分析,而这种个案
分析对于身处实践中的企业经理人员们则是更为需要的。我们想在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的案例阐述和分析上,开一个头,试着做一点抛砖引玉的事项;同
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属于“后发一转折
型”的理论。经过几年的积累和笔耕,终于完成了这本《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案例研究与理论探索》,现在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本书的写作分工如下:总体设计、第一章、第六至十一章:康荣平;第
二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康荣平、柯银斌;第三章:柯银斌;第十二章:张
金节、柯银斌;第十三章:牟韶华;统稿:康荣平、柯银斌。
作者
年月日于北京
丛书前言
人类已经开始进入真正的全球市场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会:主动或被动地、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性竞争,因为纯粹的国内市场已不复存在。当然,中
国企业也不会例外。
如何在国际性竞争中寻找自己适当的位置,形成并发挥自己的竞争优
势,是当代企业家必须经常考虑的首要课题。
这个课题的解决,一般说来有三种途径:一是了解和分析国际市场上“先
行者”的经历和经验、教训,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
的策略;二是加强与国际市场上“先行者”的合作,即“与巨人同行”,更
直接地学习“先行者”的经验,吸取“先行者”的教训,逐步找到自己在国
际市场中的位置;三是凭着自己的创业精神或遇到的良机,孤身闯入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探索出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
跨国公司是国际市场中“先行者”的典型代表和主体。因此,了解和研
究跨国公司就成为当代和未来企业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世纪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跨国公司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若干
观点各异的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有:美国学者海默( )提出
的垄断优势理论;美国学者维农()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美国学
者尼克博克()提出的寡占反应理论;英国学者巴克莱(
)与卡森( )等人提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英国学者邓宁
( )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
显然,学习并研究上述种种理论是当代和未来企业家们的一门必修课。
但是,由于上述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其指导实践的作用也就相当有限。
首先,上述种种跨国公司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主要是美国、西欧等西方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活动,是以跨国经营的“先行者”为主要分析对象的,
而较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到“后来者”,尤其近些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
国家跨国公司的实践。
再者,上述种种跨国公司理论框架的基础主要是经济学的,很少顾及到
经营学的层面。但实际上,经营学层面的跨国公司理论更是当代和未来企业
家所迫切需要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原因,我们斗胆以自己的微薄力量,组织编写这套《亚
洲跨国公司丛书》,力求更多地从经营学的层面对后发展型跨国公司进行经
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其目的一方面是丰富与发展跨国公司的理论体系,另
一方面更是我们热切期望的,即能够对当代和未来的企业家们制定企业国际
化发展策略有所助益。为了不使“战线”拉得太长,我们把丛书的范围收缩
在“亚洲”,这还因为亚洲是后发展型跨国公司产生的最具典型性的地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丛书将遵循以下要点:
较系统地阐述亚洲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主要是后发展型跨国公司的产
生与发展进程、路线及策略,并努力对其进行经营学层面的分析、研究,争
取总结出某些有借鉴作用的经验。
突破国内关于跨国公司的著作主要介绍外国有关理论,以及对企业进
行总体分析的状况,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个例阐述
和分析。每本书的案例阐述和分析部分,都争取超过全书篇幅的%。
在总结亚洲企业国际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