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马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镇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常规是为维护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经常化的制度和规范,它既是学校及其职能部门管理教学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
学校管理
第三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各级“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精神。按照“规范管理强根基、精细管理提品质、特色管理创品牌”的思路推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第四条学校对教学常规“六项”的管理,可根据学校教师职称结构、工作态度分层要求,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家长认可度高的教师可实行“免检”。(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教师实行“免检”,不等于不做[只是不再打印纸质教案]。)对学校要建立教学常规管理个人档案,对其教学常规“六项”进行“月评制”,并有专人指导。(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全部手写教案。)
第五条采取定时检查和随机抽查结合的方式检查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定时检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随机抽查覆盖率100%。对教师教学常规“六项”(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与检测、教学辅导、同伴互助)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定,并做到针对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随机抽查和定时检查各取50%作为教师个人常规得分。
第六条学校教导处(或教科处)在开学后一周内制定相关教学工作计划,并在计划周期结束时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教导处(或教科处)工作计划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安排相关工作。做到“要素齐全、任务清晰、要求具体”(工作计划应包含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进度等要素)。总结回应计划,有成绩总结,也有问题反思和改进策略。
第七条同一学校同一教材有两人以上执教的,必须组建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每期每学科不少于2次)。安排固定的时间讨论教材、分析学情、制定目标、找准重难点、提出教法、明确训练要求等,尤其要加强兼任学科教学研讨,逐步提高备课质量。备课检查采用“课前查”,坚决杜绝“补导学案”现象。导学案检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关注教师备课态度和质量,引导教师克服“应付检查”思想。
第八条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校长及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要坚持听推门课和评家常课,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得少于60节(担任教学任务达1/2以上工作量的校级干部,听课任务与中层教学管理人员要求相同),中层教学管理人员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担任教学任务达2/3以上工作量的中层教学管理人员,听课任务与年级组长要求相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
第九条对作业批改的检查,更重批改实际效果,教师要降低“漏批率”和“错批率”。严禁作业批改“打大勾”现象。同时应加强学生纠错后作业的第二次批改。
第十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或变更课程。每位教师担任国家课程教学不得超出3门。学校要切实落实市教委“1+5”行动计划、“减负十条”、“提质十条”等文件精神。严禁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和占用早读和自习时间给学生集体讲课。
第十一条建立与县级教学质量监测一致的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及奖惩制度。
(一)大胆进行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采用笔试+面试的监测形式,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