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A生活中常见的力教学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A生活中常见的力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taotao0a 2017/12/12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A生活中常见的力教学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节薁羁芆芁蚃螄膂芀第二章A 生活中常见的力[螂螆芀薇葿肈芃蚂蚈]
(一)学习目标[膁莇蚄袆膀葿衿螂腿]
(弹性和范性形变);知道弹力及其与形变的关系;知道弹力的方向。
,通过微小形变观察,感受物理实验中的微小量放大的方法。
、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袆肄肆蚃螂肃腿蒆蚈]
本节的重点是弹力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是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的判断。[螄膄肇蒄袆羇莅蒃薅]
(三)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先从复习初中有关力的概念、从力的图示知识入手,然后简单回顾重力,接着重点讨论弹力,最后简要提及了摩擦力,常见力的学习为后面进行物体受力分析作了充分的准备。弹力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教材在概念建立,对弹力的理解以及弹力作用点、方向的判断上花了许多笔墨,也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自主活动来把握弹力的概念。
本节建议用2课时教学,第1课时引出弹力概念为止,第2课时重点分析弹力,以及说明摩擦力。
“大家谈”的说明
本节引入部分的“大家谈”只要求学生大致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内容,不必花很多时间深入展开。
“力的图示”的教学建议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一个力,在初中时所画的力往往是标度的整数倍,如1cm表示10N,画一个30N的力,则画30mm长的带箭头的直线,标上3段来表示。在高中要求应提高一些,应能画非标度整数倍的力,如35N。这时应画35mm长带箭头的线段,仍标上3段,箭头向前伸出5 mm(图1)。
教材51页的自主活动解答如图2所示:
教材中图2-6的圆环表明,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空间某一点上。当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时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会变化,例如运动员必须有控制重心的能力。
教材中图2-7(a)的跳高运动员,在过竿时巧妙地改变身体的形状,可以使他的重心低于竿,这就可以提高他的成绩。
教材中图2-7(b)的书架,由于书所放的位置不均衡,所以书架的重心也偏向右上方。
“形变”的教学建议
在说明弹性与范性形变时,教学中还可以做一个演示,但不要把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绝对化。弹簧拉伸时,超过其弹性限度后会成为范性形变;有些范性物体也或多或少有些弹性,如面粉团。有一类物质称为黏弹性体,如鸡蛋清,它有范性形变特点,但最后一滴蛋清会向上收缩,表明它有一定的弹性(图3)。
“弹力”的教学建议
其中弹力的作用点与方向的确定,要强调是什么物体发生了形变,它恢复原状时对什么物体产生弹力,然后确定作用点和方向。
弹力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应让学生学会分析这个过程。弹力是一种能随外界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力。如外界对弹簧拉力越大,弹簧形变越厉害,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如图,一个球在放到桌面上的过程中,首先应指出重力对球的作用使球有下落的趋势[图4(a)],与桌面相互挤压后逐步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图4(b)]。对球来说它的底部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压力F1,方向垂直桌面向下;对桌面来说,它的表面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对球产生压力F2(通常称为支持力),作用在球上,方向垂直桌面向上。对有悬绳的物体的弹力分析,也应如此进行。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