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出土文物媲美马王堆江西考古之最海昏侯墓-历史论文
出土文物媲美马王堆江西考古之最海昏侯墓
文王新春
2015年11月4日,江西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和文物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的专家首次正式对外公布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葬近5年的阶段性考古发掘成果。这座属于西汉中晚期的墓葬犹如一把开启时空大门的钥匙,将世人带往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西汉极盛时代。
千年前就有盗墓贼光临
南昌汉代墓葬的发现可谓千钧之重悬于一缕。不法盗墓分子对这座看起来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等级墓葬垂涎已久。2011年初,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来到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一座山上,反复察看和钻探,找到了这座汉墓。盗墓贼趁着月黑风高之夜偷偷地打下了盗洞,准备将藏在地下千年之久的财富窃取一空。当地村民早已注意到这伙昼伏夜出、鬼鬼祟祟的人。眼见盗墓贼即将得手,村民赶紧向文物部门举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得知此情况,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鉴于墓葬岌岌可危且难以保护,他提出应立即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考古人员抵达墓葬遗址后,察看了墓葬及其周边地区,结果发现这片墓园已被人觊觎良久,数千年来不止一伙盗墓贼尝试挖开墓室,已有一座墓葬惨遭毒手。由于主墓中已经充满积水,之前的盗墓贼技术水平和工具不过关,才得以幸免于难。很显然,最后这一批盗墓贼是老手,他们挖掘出一个直径半米,能容一人通过的盗洞,长达14米,位置相当准确,直接通达墓葬棺椁的正上方。墓葬的修建者考虑到墓葬不够稳固,同时防备会有人打扰亡者,在棺椁外面覆盖了多层木头,但是这批盗墓贼似乎预料到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利用早已准备好的工具,挖开了4层木头,再有一两层就会直接挖开主棺。幸好当地村民及时上报,否则棺椁被打开后盗墓贼必然会为搜寻宝藏而大肆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著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认为,该墓葬在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西汉列侯陵园中创造了四个“最”:即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祭祀体系最完备,对认识西汉列侯的葬制、葬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此规格的墓葬,墓主人身份肯定非同一般。那么这位长眠于地下已久又重新被“唤醒”的古人到底是谁呢?在没有打开棺木之前,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重要线索。在数件精美的漆器中书有“昌邑九年”等字样,另一些青铜器上亦有“昌邑食官”“籍田”等文字内容。昌邑位于今天的山东菏泽市,铭文中的昌邑指“昌邑国”,即西汉时期两任“昌邑王”刘髀和刘贺父子的封地。刘贺在汉宣帝时期被封为“海昏侯”,封地位于豫章郡海昏县,故又称“海昏国”。因“海昏侯”来自昌邑,因此古时民众又称此地为昌邑,一直延续至今。根据上述内容,再参考墓葬的规模和形制,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学家认定该墓葬为西汉中晚期的某一位“海昏侯”。由于墓主人棺椁尚未开启,墓葬中出土的简牍文书内容尚在解读中,所以还不能确定这位“海昏侯”具体是哪一代。
27日帝王梦
无论是“昌邑王”还是“海昏侯”,在西汉诸多的王侯公卿中,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但是,打开西汉的帝王世系谱,在汉昭帝刘弗陵的后面赫然发现了第二代“昌邑王”,同时也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大名。这位无庙号、无年号、无在位年期的“三无”皇帝一生犹如升降机一般的跌宕起伏。他本可偏安一隅,在富庶的边陲封国做一个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