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doc

上传人:yzhlya 2017/12/12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科学论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
邱建华a,丁建宁b,袁宁一b
(;,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本文从常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和现状出发,分析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办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04-02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3JSJG106)和常州大学教研课题重点项目(编号:GJY2013003、GJY2013006、GJY1202002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引言
常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是: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微电子、新能源和新兴光电行业。
二、专业现状
。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设计人才的短缺。
。本专业共有14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1位、副教授3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位,%,另有4位教师博士在读,即将毕业。
。现有实验设备资产超过300万元,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市厅级以上项目4项,累计科研到款70余万元。发表三大检索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时注重协调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学时比例,并且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课程。主要的专业课有: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MEMS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等课程。实验环节有: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又具备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微电子技术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在薄膜制备、微电子工艺、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在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内就业的机会较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超过95%,学生最近在人才市场应聘的反馈信息说明,我校本专业的学生与其他院校同专业的学生相比,就业有一定竞争优势。另外,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在上升,近5年,共有37名学生考取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