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鲁迅:吃了也不嘴软
鲁迅一生共演讲过六十多次,北京、西安、厦门、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学和文学团体,都曾邀请鲁迅前往演讲。鲁迅演讲时听者众多,有关方面也是隆重盛邀。但鲁迅从未因场面需要而改变自己的谈话风格,反而常给人“不近情理”的感觉,让人心生感慨。
1924年,鲁迅到西北大学演讲,讲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其间陕西省省长、军阀刘镇华邀请鲁迅为驻西安的陆军下级军官演讲,刘的目的是让鲁迅在演讲中对他的“政绩”推崇一番,以抬高自己的威信。鲁迅在受邀时指出:“我向士兵讲是可以的,但是我要讲的题目仍然是小说史,因为我只会讲小说史。”结果,鲁迅为士兵上了一回小说课,刘军阀的目的彻底落空。
1927年,鲁迅应广州世界语会邀请前往演讲。一位姓黄的组织者为了能让鲁迅应允演讲,对鲁迅恭维了一番,说鲁迅在北京时曾极力提倡世界语,鲁迅连忙否认,说那是周作人,不是他。第二天开会,“黄登台致词,又恭颂鲁迅以前提倡世界语之功,即请鲁迅演说,而鲁迅一登台就又声明那是周作人,不是他”。鲁迅的认真足以让热心的组织者“难为情”。
而最能见出鲁迅风范的,是1926年11月在厦门集美大学的一次演讲。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集美大学校长叶渊请鲁迅和林语堂一同前往。办学方针趋于保守的叶,自知鲁迅是一位“思想前进的文人”,为了不使鲁迅的演讲与自己的观点相左,特地先请鲁迅
“一些好点心吃,然后才带他进礼堂”。但鲁迅登台就讲道:“我在厦门的时候,听说叶校长办学很拘束,学生极不自由,殊不敢加以赞同……刚才叶校长又请我吃面。吃了人家的东西,好像要说人家的好话,但我并不是那样的人,对于叶校长办学的方法之错误,以及青年身心的发展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必要等,我仍旧是非说不可的。”
鲁迅吃了人家的却不嘴软,足令叶校长露出“失望不安的情态”。鲁迅自己也曾对这次演讲发表过看法:“校长实在沉鸷得很,殷勤劝我吃饭。我却一面吃,一面愁,心里想:先给我演说就好了,听得讨厌,就可以不请我吃饭。现在饭已下肚,倘使说话有背谬之处,适足以加重罪孽,如何是好呢?午后讲演,我说的是照例的聪明人不能做事,因为他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