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鸟
作者名片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笔名秋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评论集《偏见集》。译著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第一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其中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作者“爱”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由,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
文体知识
小品文是一种散文的流派,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考之后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其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小品文
字词学习
◆生难字
抟扶摇( ) 战栗( ) 栅栏( )
鸟啭( ) 羽翮( ) 臃肿( )
长喙( ) 干瘪( ) 丰腴( )
倏( ) 迷惘( ) 伫立( )
魁梧( ) 蓦然( ) 料峭( )
tuán
lì
zhà
zhuàn
hé
yōnɡ
huì
biě
yú
shū
wǎnɡ
zhù
kuí wú
mò
qiào
默读课文并思考
?
,试着划分文章层次。
。
。
。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点明自己对鸟的情感态度(爱)
第二部分(2—6段) 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第三部分(7自然段) 写离开四川后我对鸟的感受,深化爱鸟的主旨。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我爱鸟”为全文定下( ),是贯穿全文的( ),开篇( ),直抒胸臆,表达( )之情。
下文接着写被困在笼里的鸟儿的苦闷,再描述处于自然形态下的鸟的悦耳鸣叫和优美的形体,并通过杜鹃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爱鸟是单纯的,不存任何幻想。最后写鸟给人带来的悲苦之情。
文章第一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感情基调
感情线索
点题
爱鸟
反问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
学习第二部分:
1、找出第二段写鸟儿苦闷的句子,想想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
作者对空中霸主“鹰”遭遇的同情。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引用、对比、反语
将自由翱翔的鸟儿与笼子里的鸟儿作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笼中鸟”的同情。
反语:“优待”指的是人们给了鸟儿安逸的环境却剥夺了它们的自由,表达作者对提笼架鸟的做法的不满,充满讽刺意味。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类比:“粘在胶纸上的苍蝇”与“笼子里的鸟”类比,形象直白,突出了失去自由的鸟儿的苦闷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