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写字教学的论文
为写字教学把脉抓药
乔德智
“在汉字进入电脑以前,写字曾被普遍看成了读书人的‘门面’”。尽管“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古训妇孺皆知,但从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了解到的写字课题实验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存在以下倾向性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与监管不够
许多学校虽然开了写字课,但形同虚设,缺乏监管。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连在一起,实际操作中,99%的教师重视识字的程度远远超过写字,对“听说读背”的关注远远强于“写”,对坐立姿势、握笔姿势等书写习惯的培养缺乏持之以恒的指导和强化;中高年级的写字课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作他用,写字练习失去基本阵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的指导教师严重缺乏
小学生要想掌握好这门技术,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现实却是:具备指导能力的教师太少,许多青年教师,文学功底和专业素质并不差,但他们擅长键盘操作,在写字指导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安排学生练字大多采用机械临摹字帖和放任自流的练习;年老教师习惯的是行草、行书,真正写行楷、楷书的很少,习惯了几十年的写字风格,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不利于给学生当好书写表率。
三。家长的认识和支持有限
在家长眼中,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与此相关的学习才是重点。受这种思想支配,家长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写字情况;很多家长注重的仅仅是学生是否完成作业、作业写得对不对,至于字写得好不好,美不美观则是次要的。
家长本身的写字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是文盲,也不利于学生的书写教育。有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照顾的,有的全托于家教,因此他们根本无法指出或者根本就无暇顾及学生在写字过程所犯的笔画、结构等错误。
也还有另外一种误区: 小学低年级的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让孩子写了擦,擦了写,汉字书写的流畅性缺失;书写时对字的结构、笔画、力度样样强调,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坏的书写习惯也就随之而来,更无从谈起培养积极练字的兴趣;有的甚至超量书写、罚抄遍数……殊不知, 孩子的五指分工还不健全、力度也还很孱弱,写字负荷太重对初学者的身心亦是一种摧残。
四。学生练字的积极性不高
任何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也不例外。少数学生在书写上毛毛糙糙,常常是三下五除二把作业做完了挤时间去玩;还有的学生先看课外书、玩游戏、做运动,再火急火燎地赶作业,俗话说:一毛三快!书写肯定好不了,更不要说主动练字了,长此以往,书写习惯差了,书写质量严重下降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本人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势在必行:
一。积极作为
学校要加强监管与督导,及时发现写字课堂训练方面的问题,向课堂要写字质量。每位教师都是“活字贴”,只有师资力量提高了,指导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