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五)》医药学.pdf

格式:pdf   大小:138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五)》医药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2/14 文件大小:1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五)》医药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纳百川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史

中国古代科技
成就
0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八医药学
从两部古典的中医名著看
中国医学的早期成就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余瀛鳌
中国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
总结。祖国医学文献记载了几千年来所积累的医药科学知识和医疗实践,
不仅数量大,种类多,并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于疾病的认识、观察、分析和治疗,主要是通过
中医药文献的形式予以保存和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中医药著作达一
万多种,其中以临床医学占绝大多数。
从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已有蛊腹内
寄生虫病、龋蛀齿等一些病症的记载,并且有了按照体表部位对于病症
初步分类的概念。在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保存了春
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等医方和有关针灸、经脉的著作,这是最早形式的医学文献。据考证,从
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间,开始出现了专门医药文献。但由于当时中国为大
小诸侯分别割据,政令互异,书不同文,书籍的抄录和传播都受到一定的
限制。现存的中医药文献,主要是从战国时期开始,两汉、三国以后,越
来越多。其中,《内经》一名《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是十分重
要的两种,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
《内经》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
相结合的古典医学著作。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三世纪前后。这部著作
并非出自一时一人的手笔,而是在长时期内由许多人参与编写而成。原书
十八卷,包括《素问》和《针经》唐代以后的传本把《针经》改称《灵枢
经》各九卷,后人补辑编次为《素问》二十四卷八十一篇,《灵枢经》十
二卷八十一篇。《内经》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以论述中医基础
理论为重点,兼述卫生保健、临床病症、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内容,为祖
国医学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阴阳学说,作为我国古代自发的唯物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内
经》中贯串于学术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病理、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阴阳学说从事物正反两个
方面的矛盾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来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变
化发展,认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和协调所谓“阴平阳秘”是维持正常
生理活动必备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失掉人体阴阳这种相对的平衡和协
调,就会产生疾病。拿发热这个症状来说,阳盛可以引起,阴虚也可以引
起,病因、病理各不相同。如何区别?又须结合患者发热的特点和其他临
床表现进行整体分析。这种整体观念在后世医学又有所丰富和发展,是中
医诊疗和分析病症的主要思想方法之一。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中用以说明生理、病理的重
要理论。《内经》关于脏腑、经络的论述,已经比较系统和全面。《内经》
介绍脏腑功能,有一段不平凡的记载。《素问·经脉别论》提到饮食经过
胃和消化系的吸收,其中水谷精微之气,散之于肝;精气的浓浊部分,上
至于心,由心脏输送精气滋养血脉,血脉中的水谷精气,汇流于肺,所谓
“肺朝百脉”;由肺通过心再把精气转输到全身,包括体表皮毛和体内
脏腑等组织。这是对人体体循环和肺循环概况的大致正确的论述。《素问》
还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瘘论》和“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举
痛论》的理论,表达了心脏和血脉的关系和血液循环概念。
解剖方面,《灵枢经·经水篇》指出: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
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这说明在《内经》时代已
经有病理解剖的萌芽;并且可从中看出,当时已经比较重视解剖中的客观
数据。在《灵枢·肠胃篇》中,采取分段累计的方法,度量了从咽以下到
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长度,数据和近代解剖学统计基本一致。
诊断方面,早在战国初期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名秦越人已开始运用
切脉结合望诊诊断疾病。到了《内经》时代,又予以归纳总结,并有所补
充和发展。《内经》谈切脉,除目前仍然沿用的两手腕部的桡动脉外,还
记载了头面部的颞颥动脉和下肢的胫前动脉,作为人体体表三个切脉的部
位。至于望诊,经验更加丰富,内容逐步趋于完善。书中特别强调在诊病
中切脉和望诊的互相结合运用,以防止诊断中的片面性。
关于临床病症,《内经》叙述了四十四类共三百十一种病候,包括各
科多种常见病症,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