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追求“走心”的课堂.doc

格式:doc   大小:18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求“走心”的课堂.doc

上传人:iluyuw9 2017/12/14 文件大小:1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求“走心”的课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求“走心”的课堂-科学论文
追求“走心”的课堂
陈卓童健燕
有一位知名校长说过,做教育是需要“走心”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带着情感、带着思想、带着精神做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上完《溶解》一课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创设趣味情境,让课堂开场“走心”
《溶解》是湘版《科学》三年级的内容,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考虑到上课时有众多的老师和评委听课,“教室”(借用会场)又是一个学生不熟悉的环境,他们或多或少会产生紧张情绪,因此,在上课前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合唱《小毛驴》。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一起来唱吧!
(教师播放歌曲《小毛驴》,学生跟唱。)
师:唱得真好,你们的声音真好听。歌唱得这么棒,相信等会上课一定更棒,休息一下。
唱歌能使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的兴致被激发了,紧接着的《小毛驴过河》故事导入则顺势而出。
师:说起小毛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听故事咯。
(播放动画片《小毛驴》。)
师:故事听完了,猜一猜:驴子身上的盐袋为什么变轻了?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师:大家想法真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盐袋到底是怎么变轻的?
孩子们对动画片非常熟悉,很容易将自己融入到故事当中。教师在不经意间已经完成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他们从听故事过渡到解决问题,自然而然进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深挖教材内涵,让课堂过程“走心”
在设计本科教学之初,我参考《教师用书》的建议,确定了本节课分两个环节展开:环节一,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什么是溶解现象;环节二,观察其他物体在水中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猜测,然后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试教后发现,我对学生前概念估计不足。
我以为学生对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应该很熟悉,故将重点放在环节二的“高锰酸钾和沙子在水中变化的对比”上,让学生区分什么是溶解。教学后发现,学生更感兴趣的是高锰酸钾使水变红的现象,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他们对溶解的概念仍然很模糊。在后面的汇报中,有部分学生认为粉笔会溶解,因为粉笔变碎了,颗粒变小了,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肥皂是不溶解在水中的,因为在短时间内,肥皂在水中的变化并不明显。
磨课团队经过研究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溶解概念的建构不完整,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溶解,课堂中相关的设计都应该服务于本节课的核心——建立溶解概念。经过多方考虑后,我对课堂设计重点环节做了改进,使教学指向更加明确。
实验一: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

师:老师特意带了盐,请小组长在材料盘里找到盐,倒在黑色的卡纸上。大家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看盐是什么样子。请注意,为了确保卫生和安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不能随便尝。观察一分钟,开始。(学生分组找材料,观察。)
师:时间到,谁来说说盐的样子?
生:白色的。
生:是一粒粒的。
生:像大米一样,是一粒粒的。
生:很碎很小。
师:明白了,盐是白色的,并且是一粒粒的。既然驴子的盐袋是在水中变轻的,我们就来看看盐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请看实验要求。
(学生阅读实验要求。)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