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畜牧渔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9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畜牧渔业论文.doc

上传人:yixingmaob 2017/12/14 文件大小:1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畜牧渔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畜牧渔业论文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试验
李倩1,茹金根2,刘士力1,王雨辰1 ,徐海春2 ,李春妹2,练青平1,胡廷尖1
(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湖州 313001;2湖州练市鸿达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浙江湖州 313013)
摘要:2014年5月17日-5月23日,在浙江省湖州对“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两次试验累计繁育“台湾泥鳅”水花850万尾,孵化率达到80%。通过“台湾泥鳅”激素配方、注射剂量、效应时间等问题的探索,初步得出浙江省地区“台湾泥鳅”繁殖时间为5月份和适宜水温为24 ℃。还讨论了“台湾泥鳅”的种质、雌雄鉴别、水温及积温对其人工繁殖时间的影响等。
关键词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积温;催产激素配伍
“台湾泥鳅””是我国台湾省水产科技工作者选育出来的新养殖品种。“台湾泥鳅”最适养殖水温28 ℃,不好钻泥,容易捕捉,体型长且略扁,尾宽,头小,口下位,马蹄形,头部无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台湾泥鳅”个体大,成鳅体重在50 g以上,部分可达300 g,目前已知最大的“台湾泥鳅”重达600 g。
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被国内少数养殖单位引进,因个体大、雌雄生长无差异、产量高而引起业界轰动,养殖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10月,湖州南浔区湖州练市鸿达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台湾泥鳅”夏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就冬季亲本培育[1-3]、苗种繁育[4-5]等工作进行了研究。
2014年5月17日-5月23日,笔者在浙江省湖州对“台湾泥鳅”进行了2批次人工繁殖,累计繁殖“台湾泥鳅”水化苗850万尾。试验对“台湾泥鳅”激素配方[6]、注射剂量[7]、注射方式[8]、效应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突破了规模化繁殖[9]关键技术。
1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台湾泥鳅”亲本是湖州练市鸿达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5月25日购买的6万尾4 cm左右苗种培育而得。先在池塘中培育到2013年10月25日,后进入塑料大棚中继续培育。浙江省湖州地区在1月份天气阴冷,池塘水温在4~5 ℃,塑料大棚中的水温仍然保持11 ℃以上。前期所投饵料为连云港泥鳅饵料厂生产的泥鳅专用饵料,后期在塑料大棚中投喂浙江科盛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海水鱼膨化浮(沉)性配合饵料。

mm的短针头,注射器为5 mL医用注射器。抓捉“台湾泥鳅”的器具为笔者研制的费氏专利手套,一般一人戴手套抓住“台湾泥鳅”首尾,另外一人注射催产激素。

催产注射的激素为鱼类常用激素,主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地欧酮(DOM)等三种。根据温度再进行配伍及剂量调整。 mL,均采用一次背部肌肉注射。
“台湾泥鳅”的催情及人工授精
m×2 m×1 m,网箱中放置用旧网片扎成束的鱼巢作为引物。亲本暂养网箱置放在池塘中,网箱外有流水,网箱内用小皮管冲注水,网箱顶部用遮光布遮阳;另一部分网箱设置在池塘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