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风:有十五国风,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2、雅:“王畿”之乐,有“正”的意思,典范的音乐。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诗经》内容:风雅颂
3、颂:周、鲁、商祭祀乐歌,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1、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述、描写)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就是比方,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诗经》艺术手法:赋比兴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铺垫)
从军北征
(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边塞诗
解题
本篇选自《诗经·小雅》,当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既有爱国的战斗激情,又有久戍边疆的忧怨。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采薇
第一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都已经到了年末。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第三章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特点:像这样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段落重复出现的表现手法,叫做
好处:在内容上,植物的生长喻示了时间的流逝,人物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主题;从音律上,反复吟唱,富有节奏感,表现诗歌的音乐美。
薇菜的变化:
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时令的变化:
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心情的变化: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重章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