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方剂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446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方剂学笔记.doc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7/12/15 文件大小:4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方剂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0绪论
绪言
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
3、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4、《黄帝内经》载方13首。
5、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共收载方剂314首。“方书之祖”
6、晋唐时期,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前者载方5300余首,后者载方2000余首。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
7、宋代,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其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方范本,初载方297首,后增补到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要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严用和《济生方》。
8、金元时期。
9、明清时期,明·朱橚《普济方》,载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10、方论方面,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其后又有明吴昆的《医方考》,清汪昂的《医方集解》。
方剂与治法
常用治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仅能发汗,尚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畅通其血,调和营卫。“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
吐法: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治法。“其高者,因而越之”
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痰结等从下而出的治法。“其下者,引而竭之”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的治法。“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
温法:通过温阳、祛寒或回阳等作用,使寒祛阳复,用治里寒证的治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清法: 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法。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等。“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消法: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补法: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法。“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方剂的分类
北齐徐之才的“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后又有“十二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寒热。
方剂的组成
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二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当病人不拒药时就不必用反佐药。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5、常见的引经药:
桔梗(载药上行)--肺经;心经(如天王补心丹)
羌活――太阳经
柴胡――少阳经
白芷――阳明经
川芎――厥阴经
细辛、附子――少阴经(细辛:性甚走窜,透表达里,搜剔筋骨而祛邪。)
牛膝――引药下行,引气血下行
6、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复杂可用二味,但君药药味不宜过多,多则药力分散。
7、方剂的组成变化: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01解表剂
总论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治疗表证的方剂,同称为解表剂。
用途解表剂主要用于六***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分类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注意事项
解表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煎煮不宜太久。
解表剂一般宜温服,服后取汗,以遍身微汗为佳,不可发汗太过,也不可发汗不彻。(因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易耗气伤阴,甚则造成亡阴亡阳的危候。)
若表邪未尽,而又出现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俱急者,当表里双解。
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以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等,均不宜使用。
服解表剂后,应注意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取汗。
服解表剂之同时,应注意禁生冷、油腻之品。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
组成:麻黄(去节)9g 桂枝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