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1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2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3
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
AEFI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
实施差错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不明原因反应
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事故
4
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对应于WHO的常见、轻微的疫苗反应。
全身反应发热: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到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
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
5
一般反应
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中反应(~)和强反应(>)。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6
异常反应
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对应于WHO的罕见、严重的疫苗反应。
无菌性脓肿
热性惊厥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 、血管性水肿
多发性神经炎
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
7
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WHO将其归类为疫苗反应。
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对应于WHO的实施差错。
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或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对应于WHO的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对应于WHO的注射反应。
8
内容提要
一、AEFI的概念
二、AEFI的报告
三、AEFI的调查
四、AEFI的诊断
五、AEFI的发生原因
六、常见AEFI处理
9
AEFI的报告
谁报告?
报告什么?
向谁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
---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