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因角色而不同——学生角色转换的思考与实践.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因角色而不同——学生角色转换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2/15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因角色而不同——学生角色转换的思考与实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因角色而不同——学生角色转换的思考与实践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215000) 汤红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灵活地转换角色,改变以往那种单纯的被动接受者的固定角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重课堂角色的调整和变换,对于改变高年级数学教学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趣——替换情境中的角色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渠道更多,了解的知识更繁杂,如果仅仅采用一些卡通式、童话式的角色替换是难以真正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兴趣和探究热情的。因此,教师要适应儿童发展的变化,创设具有一定思考价值和知识背景的情境,让情境中的人物具有学生向往的独特魅力,从而促使学生乐于替换情境中角色,真正进入课堂学****活动中。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一课时,我以《丢番图的墓志铭》作为学生巩固新知的练****情境,通过这位古希腊数学家的别具特色的墓志铭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师:大家听说过丢番图吗?(学生纷纷摇头)他是一位古希腊的大数学家。对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在这位数学家的墓碑上却记载了他的传奇一生,同时这也是一道有趣的数学谜题,千百年来吸引了很多人去研究。(出示谜题)
生:好复杂啊!不愧为大数学家留下的谜题!
师:是啊,要不然怎么能吸引那么多人去研究呢?但是我们有一个好方法让题目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画线段图。现在请大家来试着解答大数学家留给我们的谜题吧!
……
“丢番图的墓志铭”本身就具有很深的探究价值,再加上执教者的渲染,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探秘解谜的氛围,学生仿佛成为一个揭开古代谜团的小数学家一般,积极地展开思考。
二、促趣——代入生活里的角色
将生活与数学连接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并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当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在具有角色扮演的氛围中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巨大作用,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学****兴趣的进一步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个参天古树,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师:这是一棵千年古树。
生1:哇!真粗啊!
师:小游客们,你们知道这棵古树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吗?
生2:把这棵树砍掉,用尺子量一下。
生3:这可不行,毁坏古树是犯法的!
生4:我能量出它的周长。用一根绳子绕一圈,拉直后量一下就行了,但是直径么……
生5:其实如果知道了周长,就可以求直径了。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用古树的周长除以π不就行了吗?
师(鼓掌):不错!运用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可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的生活体验,将学生置身于“游客”这一角色,创设了一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在角色变化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数学思考的****惯。
三、知趣——调整课堂上的角色
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唱主角而学生仅仅需要做好听众,或者担当配角。要使得学生切实品味到数学学****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