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财务报表列报效果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探讨了《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提出的分类列报模式。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报表列报的改变使信息提供者拥有更多的剩余权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稳健性。
【关键词】财务报表列报;会计稳健性;效果分析
2008年10月16日,IASB和FASB共同发布《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以下简称《讨论稿》),对现行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列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分类列报的新观点。虽然《讨论稿》只是双方达成的初步一致意见,仅表明国际会计之间一个新的动向和可能发展的趋势。截止到目前的进展还不可能改变IASB和FASB现行的列报方式,但是在各国财务报表列报趋同的趋势下,我国会计界应积极关注和正确认识《讨论稿》的新发展、新观点。本文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对《讨论稿》进行探讨,旨在对我国既有会计准则的完善以及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财务报表列报的主要变化
(一)现行财务报表列报的现状
在现行财务报表列报的模式下,要求主体提供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三大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或四大报表还包括了全面收益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除了现金流量表之外,现行财务报表实际上是基于“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报表项目”的递进关系进行表内项目分类列报的,这与目标导向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导向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目前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松弛,各表内在结构不一致,不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财务状况、财务业绩、现金流量之间的横向分析,也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发现不同性质活动对企业过去及未来的影响。
(二)《讨论稿》提出的列报模式
《讨论稿》提出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是要求主体提供一套完整财务报表,包括: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并要求分别列报其有关创造价值的方式(业务活动)和为业务活动融资的方式(融资活动)。与现行财务报表列报相比,《讨论稿》提出的列报模式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改变报表项目分类理念和方法。即IASB和FASB支持按主体业务活动列报,根据管理层的意图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约定俗成的要素进行分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即主体应分别列示有关非所有者来源的资金及其变化、所有者来源的资金及其变化两方面的情况;;。主体在全面收益表中应单独列示以下各项有关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信息:持续经营收益(即来自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净收益或净损失)、非持续经营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项目(税后金额列示)。
从上述列报的主要变化可直观地看到,改进后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优越性主要体现为:有助于辨认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投资、融资三类活动,能反映管理层如何对待和经营企业及其资源的情况,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计算一些信息含量更高的财务指标和估值分析。
二、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性
会计稳健性又称会计谨慎性,在传统意义上是指“预见所有尽可能多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asu(1997)将稳健性定义为“会计人员对好消息要比坏消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