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交流-198-古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部分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古诗,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更好地教学古诗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时,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时环境相差甚远,我将《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介绍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或插曲,因此,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如袁枚的《所见》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二、解意,读懂诗文内涵解意,主要是解释字意,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句的大意。古诗语言含蓄凝炼,思想隽永,情感细腻,只有正确理解,才能领略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美、内涵美。首先,是理解字义。除了要准确理解基本的字词含义外,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特殊的语法现象,让学生懂得古今汉语的一些变化,避免望文生义。一是注意一词多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二是注意单音节词,有些单音节词现在已经发展成双音节词,如“飞入黄花无处寻”的“寻”,理解字义的时候需要注意。三是注意双音节词,有些双音节词现在仍然使用但意思有了变化,如“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妻子”,现在就是指一个人——妻,但在古语中妻是妻,子是子。四是注意通假字,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五是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春夜喜雨》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雨比拟得惟妙惟肖,煞是喜人。然后,是理解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译法,一种是意译法。到底使用何种方法,也要灵活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翻译,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合适,就选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全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领悟。三、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