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仪礼》导读2012-11-12幻灯片.pptx

格式:pptx   大小:3,33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仪礼》导读2012-11-12幻灯片.pptx

上传人:luyinyzha 2017/12/16 文件大小:3.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仪礼》导读2012-11-12幻灯片.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仪礼导读

何谓礼?
前人之定义,大致可分为三。
其一:
《礼记·礼器》:“礼也者,犹体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体也。”
其二:
《荀子·大略》:“礼者,人之所履也。”
《礼记·祭义》:“礼者,履此者也。”
《说文》:“礼,履也。”
《尔雅·释言》、《尔雅·释名》:“履,礼也。”
其三:
《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也。”



《左传》昭公五年: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利人之难,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于他。思莫在公,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这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
《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可见“礼”的本义当时法则、纲领、方针、政策,不是后世所谓的“礼节”或者“仪式”。后世所谓的“礼节”或“仪式”,在古代称之“仪”而不称之为“礼”。
一、“仪礼”之称
礼。《庄子·天运篇》记孔子曰:“丘治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
礼、士礼、礼经。《史记·儒林列传》:“言《礼》自鲁高堂生。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鲁徐生善为容,……传子至孙徐延、徐襄。襄,其天资善为容,不能通《礼经》。”
仪礼。《晋书·荀崧传》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一人”。
二、来源与作者
1、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
2、等级社会的需要。五礼:吉凶宾军嘉。
3、个人在制礼中的作用。“周公制礼”
4、孔子与礼。
“礼本非一时一世而成,积久服****渐次修整而臻于大备。”——邵懿辰《礼经通论·论孔子定礼乐》
近人沈文倬先生认为,《仪礼》一书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到前4世纪中期的一百多年中,由孔门弟子及后学陆续撰作的。其中有关丧礼的四篇内容相贯通,著作年代当相近,约在鲁哀公末年至鲁悼公初年,即周元王、定王之际。其说较为公允。
《仪礼》十七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四篇之外,其余各篇之末都有“记”。一般认为,记是孔门七十子之徒所作。《丧服》一篇体例较为特殊,“经”与“记”均分章分节,其下又有“传”。传统的说法认为,“传”是孔子的门人子夏所作。
《仪礼》注本,以郑注为最古。无郑注,则《仪礼》古义,将湮没而无从索解。
古来学者以《仪礼》为难读之书。皮锡瑞:“读《仪礼》有三法:一曰分节,二曰释例,三曰绘图。得此之法,则不复苦其难。”(《经学通论三·三礼》)
张尔歧《仪礼郑注句读》,分节简注,每节加以标题总括一节内容,条理分明。凌廷堪《礼经释例》,将十七篇归纳为二百余条凡例,提纲絜领,读之使人一目了然。张惠言《仪礼图》,先作宫室衣服之图,又各分篇分节制图,附以简短的文字说明,使读者对诸礼仪节能有一直观之了解。此外,邵氏《通论》概论大义,胡氏《正义》集诸注疏大成,极尽其详。有了清儒的这些著作,一部极难读的《仪礼》,便大体上可以读通了。
四、内容
1、次序。刘向、戴德。
即士冠礼第一,士婚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
这个篇次是用三条线贯穿着的:从***、成婚到社交活动;从低级贵族到高级贵族;从生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