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问题呈现形式】:
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劳动决不仅是上完课了事,他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其教育应尽可能渗透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身处社会之中,接受着各方面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因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极为复杂,所以,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分析,有效地利用各种正面影响克服其负面影响,并立足学生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决定的。(6分)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着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差异,用一个标准、方法、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是难以奏效的;从教师劳动的
内容上说,既有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开发,又有思想品质的教育,还有审美情操、劳动习惯、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教师的劳动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些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如思想品质的教育),对有些教育的对象(如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反复进行,耐心细致,长期坚持。同时,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过程都是动态地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分)
①、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
②、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
③、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
④、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各自具有其特殊性,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现实的教育基础。他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不尽相同的方法、途径,确保每位学生不断发展,使其成为具有丰满个性的社会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立足现实,不断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不断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在教育中,会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事,要求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化不利为有利。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
教师的教育影响是伴随着学生成生的。个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或许时间不长,但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则可能是终生的,而教师群体的劳动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示范性。要通过示范的方式,以自己的才学、能力、品德去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贯串于教育的全过程。他必须用内化了的知识、品德、智慧去教育学生,教师应时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自己作为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在课内、课外、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保持一致。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问题出现的形式】:
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
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
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
涵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它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
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