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文档名称:

规范死亡证明书填写.ppt

格式:ppt   大小:547KB   页数:1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范死亡证明书填写.ppt

上传人:yzhlya 2017/12/18 文件大小:5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范死亡证明书填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死亡医学证明书》 撰写规则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因监测的重要性
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人群中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是估计人群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的基础。
从公共卫生和临床角度,死亡水平都是一个说明卫生问题严重性的指标。不同原因的死亡率能够展示与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助于发展以证据为基础的卫生政策。
死因监测的历史
早在中世纪末期,John Graunt1开始利用死亡报告卡了解人们死于何种疾病,从而开始了有序的监测活动。
欧美发达国家在18世纪开始建立死因登记报告系统。
但目前还只有47个国家有覆盖全国的死因登记系统。很多国家只在部分城市和地区有死因登记、还有部分国家根本没有死因报告,对于了解国家不同地区人群的卫生需求极为不利。
全球死因监测现状
2003年全世界有115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死因,75个国家没有报告;
只有64个国家死因报告覆盖率比较完整,23个国家死因登记覆盖人群达到90%,欧洲国家达到100%;
有28个国家覆盖人群低于70%,非洲国家低于10%;中国和印度死因登记覆盖率很低,但他们采取抽样方法作为补充。
全球死因监测现状
采取ICD-9或ICD-10作为死因登记编码,28个国家错误编码高于20%;
其中39个国家的资料可以使用,其中12个国家的资料质量较高。
很少国家的死因登记质量很高,很难为决策提供参考。在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中,健全死因登记系统十分重要。
中国死因报告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北京,南京有死因登记报告系统
过去50年,中国分别发展了四个与死因报告有关的系统:
1957年开始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
1978年开始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1995年开始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
2004年开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系统;
2005年开始在197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中国死因监测现状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1996年,卫生部妇幼司在部分地区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具体覆盖人口数不清。
其他来源的死因回顾调查和死因登记很多,覆盖人群不清。
医院死因直报系统:2004年开始有80%的县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报告医院死亡个案信息。
中国死因监测现状
中国80%的人死在家中, 导致死因诊断不准确。
医院死因报告缺乏规范,没有按照根本死因分类,缺乏有用的公共卫生信息。
人群分布、分析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各自报告死因顺位不一致。
缺乏IT技术支持,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反馈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需求。
上海市出生、死亡监测历史
1951 始于10个区
1973 扩展至全市人群
1989 应用ICD-9
1990 计算机化(DIS, DR2000)
1998 流动人口进入监测系统
2002 ICD-10
2002 建立出生登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