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利于分娩的体位和姿势的探讨
武宝利(山西太原市小店区妇幼保健院 030032)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233-02
【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适宜的体位和姿势,以达到使产妇减轻产痛,缩短产程,减少难产发生的目的。方法对产程中的各种体位和姿势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自由体位有利于分娩,更具人性化。结论仰卧位分娩姿势并非适合每一位产妇。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能使产妇增加舒适感、缩短产程,难产发生率减少。
【关键词】分娩体位姿势
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产时自由体位是WHO于1996年在《正常分娩监护实用手册》中提出的有用的、应鼓励使用的措施,是转变分娩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1]。产时自由体位包括站立或行走、蹲位、跪位、侧卧或侧俯卧位、坐位或半坐位。
1 背景
常规卧式分娩的优点:有利于保护会阴;更适合于经产妇;对产科处理及新生儿处理方便,适合医务人员的需要。但仰卧位不是最佳的分娩体位[2],因为产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可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3],其结果可诱发胎儿宫内窘迫和产后出血增多;仰卧位分娩使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产道较狭窄,从而增加难产的机会;胎儿的重力失去应有的作用,导致产程延长,继发宫缩乏力[4] 。立式分娩是人类传统的分娩体位,处于直立状态的产妇体内能分泌出更多的、天然的内啡肽物质,它能起到类似吗啡的镇痛作用,因此可使阵痛时间缩短,增强了宫缩,分娩变得更快。由于产妇采用了直立体位,致使胎儿在母体内头部朝下,受地球重力的吸引,可以减轻产妇阵痛;能有效地使产妇用力屏气,有利于胎儿娩出,降低了剖宫产率和使用产钳的几率。
2 方法
第一产程中最佳分娩姿势
站立姿势
产妇用双手抱住丈夫的脖子或腰部,并靠在他身上或步行车。站立行走可以分散产妇注意力,增加了舒适感,减轻产痛,更重要的是站立行走可使子宫离开脊柱趋向腹壁,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借助胎儿重力的作用,使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反射性地引起宫缩,有效使宫口扩张,促使胎先露下降,加快产程进展[4]。
现代坐式分娩
坐式产床可调整椅背,其优点为:产妇用力得当,用力时与产轴一致,故比传统的分娩体位可缩短第二产程;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有利于分娩机转的顺利进行,直产姿势,胎儿重力与产道方向一致,宫缩能使胎头在产道中旋转得顺利;符合分娩机制的生理体位,,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加1-2厘米,出口面积平均增加28﹪[2];由于坐位下子宫腔压力升高明显,子宫收缩效率也高,加上地心引力,促进分娩过程加速,更适合于初产妇;坐位下产妇感觉舒适些,腰部有支撑与依托,可以用力屏气。
侧卧或侧俯卧位
指导产妇侧卧或侧俯卧位,使胎儿重心前移。侧俯卧位时在胎儿重力和羊水浮力形成的有效合力作用下,胎儿背部会向待产妇腰部前方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胎头随之向有利于分娩的枕前位方向旋转,可将枕横、枕后位转至枕前位,从而纠正不良胎位。指导待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高坡侧俯卧位,前胸尽量贴近床面,与床面所成夹角≤60°,床头抬高45-60°,臀部抬高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