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析拼音教学——反思
先满足需要然后才有创造是人的本质所决定的。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产生一定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作为初入学的孩子,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渴求信息的沟通和内心感受的表达。”汉语拼音做为一种抽象符号,儿童一入学就学习它会感到单调、枯燥,易产生挫折感,无法满足学生的“第一需要”。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汉字又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有的学生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一些汉字。从学生已会的汉字入手带学拼音,在学习拼音同时学习新的汉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拼音知识。这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把汉语拼音作为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的精神,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孩子入学第一天就“学了知识,体验了成功,感受了乐趣,增强了自信”。这样拼音识字双轨并行,二者相得益彰。
一、发挥汉字功能学习、巩固拼音我们讲人本意识,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为此,每个老师都应当密切关注初入学儿童的已知经验——会认一些字。所以在进行拼音教学时要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儿童具有听力极强、机械记忆力极强,以及整体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采取生动的方式,发挥汉字功能,学习、巩固拼音,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一)利用熟字学习拼音利用熟字,读准声韵。“学习拼音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获得的。这里面的比较
包含儿童的地方音和汉字的标准音的比较”。因此拼音教学需要让儿童对方言音和标准音有所区别,从而摒弃乡音。新教材的“开学识字”活动,正是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学规律,学生在老师标准普通话的示范中,学习读准部分汉字,再利用熟字字音,学习声韵发音,起到正音效果,“为学习拼音音准提供了声母、韵母发音落点的示例”。如学习单韵母“e”:由于四川方言中无“e”的发音,凡带有“e”的字都发成“o”。但孩子能读准“禾”(h e)字。所以通过先学习“禾”字,再让学生从“禾”字拖长的尾音中学习“e”的发音,学生轻轻松松读准“e”,同时对“禾”的字形也进行了复习。利用熟字,准确拼读。“准确拼读”是语文基础教学中拼音教学最核心的内容